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930字。

  4.1《喜看稻菽千重浪》练习
  一、作文
  1.写作。
  请以“我给 当助手的日子”为题目,从袁隆平和钟扬两人中任选一人填入空格,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专注田畴,成功培育出“两系法杂交水稻”,泽被后人;钟扬足迹遍布西藏高原,收集植物种子4000万棵,为国家种质库收集物种,造福苍生……他们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无私奉献,展现出“生命的高度和广度”。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高一年级举行篮球比赛,你是一名观众。请你就看到的比赛,描写一个片段,或一个镜头,100字左右。
  二、小阅读
  4.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并请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内容。
  袁隆平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寻梦者。
  5.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6.课文选取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从哪些不同的方面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宝贵品质?
  7.关于张秉贵的服务精神,有的人认为需要坚持贯彻,有的人认为已经脱离时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8.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判断题
  9.判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先生写文章一向都是开门见山,一下笔就触及题旨,从不拐弯抹角。(      )
  (2)我们欣赏了优美的《同一首歌》,那跌宕起伏的乐曲,使我们回想起发生在遥远过去的一件件感人的故事。(      )
  (3)他坐在椅子上,二话不说,那黑而严峻的面孔,令人望而生畏。(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