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沈英甲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了解袁隆平的相关事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熟读课文,概括人物事迹。
审美鉴赏与创造:
梳理概括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并学习这种写作模式。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现身科学事业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了解袁隆平的相关事迹。
2、熟读课文,概括人物事迹。
【教学难点】
梳理概括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并学习这种写作模式。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律•到韶山
近现代•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二、知人论世
1、作家作品
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1948年生,吉林辉南人。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著名记者和科普作家,以其作品《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而广为人知,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教材,帮助学生们了解袁隆平的科研背景和贡献。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 ,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 ,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 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