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53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23 道题   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潇洒(sǎ)           濒临(pín)          仲栽 (cái)        殚精竭虑(lǜ)
  B. 篡改(chuàn)        周济 (jì)          躁热(zào)         深恶痛疾(wù)
  C. 依傍(bàng)         愚钝(yū)           狼藉(jí)          巧妙绝轮(lún)
  D. 辟邪(bì)           上溯(sù)           倔强(jué)         锐不可当(dāng)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      ,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      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脊梁   大义凛然   不管   沉湎
  B. 栋梁   视死如归   不管   缅怀
  C. 脊梁   视死如归   不仅   缅怀
  D. 栋梁   大义凛然   不仅   沉湎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牛能大量进食,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刍有很大的关系。②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③我们不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④读书要讲求智慧。⑤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⑥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A. “咀嚼”“很”“作品”分别是名词、副词、动词。
  B. “大量进食”“讲求智慧”“含英咀华”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 “读书有精读与泛读之分。”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③后。
  D. 句③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不应当比牛更聪明”中的“应当”删掉。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濒临(pín)——bīn,仲栽——仲裁;
  B.篡改(chuàn)——cuàn,躁热——燥热;
  C.愚钝(yū)——yú,巧妙绝轮——巧妙绝伦;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脊梁:脊柱。因居于全身骨骼的主干,犹如房屋的梁柱一般,故名。
  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空一,根据“英雄是中华民族的  ,是时代的引领者”语境可知,此处喻指英雄像人全身的脊柱,应使用“脊梁”;
  大义凛然: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空二,根据“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  ”语境可知,此处形容英雄们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应使用“视死如归”;
  不管:连词,不论。
  不仅:连词,不但。
  空三,根据“崇敬英雄,  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语境可知,此处语句是递进关系,应使用“不仅”;
  沉湎:沉溺,迷恋。
  缅怀:追念;追想。
  空四,根据“崇敬英雄,  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语境可知,此处是追念先烈的意思,应使用“缅怀”;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咀嚼”是动词,而非名词;“作品”是名词,而非动词;
  C.根据“读书要讲求智慧”“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语境分析,“读书有精读与泛读之分。”这句话适合接在句④后,而非句③后;
  D.“不应当比牛更聪明”语病是否定不当,应删掉“不”,而非删掉“应当”;
  故选B。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出自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B. 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能帮助理解剧情。简单说,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