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10字。
语文七年级(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范围:七上全册)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读古文经典可以明理。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淡泊宁静。
(2)中国传统诗词大多情景交融,刘禹锡在《秋词》中描绘明丽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于秋夜想象团聚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以眼前实景暗指当时政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⑤. 晴空一鹤排云上 ⑥. 便引诗情到碧霄 ⑦.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⑧.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⑨.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⑩. 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鹤、碧霄、窗、阑。
2. 下列情节选自《西游记》第59回,根据你的阅读,完成各题。
行者上前,gōng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yáng问道:
“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gōng( )身 咄( )的一声 yáng( )问 同庚( )
(2)结合以上文段来看,罗刹痛恨孙悟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孙悟空与罗刹女的对话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填人物形象)的一面。
(3)下面几幅《西游记》插图与以上文段有关 一项是________(填序号),结合原著把下面这几幅插图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答案】(1) ①. 躬 ②. duō ③. 佯 ④. gēng
(2) ①. 悟空请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②. 机智沉稳
(3) ①. ④ ②. ②①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躬身,gōng shēn,意思是自身,自己;亲自,亲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咄(duō),表示叮斥或惊异。
佯,yáng,假装。
同庚,tóng gēng,意思指年龄相同。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前曾与牛魔王结拜为兄弟,称呼牛魔王大哥,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所以孙悟空称她为嫂嫂。红孩儿,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孙悟空在火云洞与之大战,一时难以降伏,请来观音菩萨收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铁扇公主认为是孙悟空害得她母子不能时常相见,痛恨悟空,不肯借扇给他。
由文段“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反怪老孙,是何道理”可知,关于红孩儿被观音菩萨降服一事,孙悟空说成是为了红孩儿修成正果,能言善辩;且借扇子先礼后兵,表现出孙悟空的聪明机灵;由文段中“行者满脸陪笑”“行者笑道”“行者叉手向前,笑道”且孙悟空口口声声称罗刹女为“嫂嫂”可知,面对罗刹女的质问和谩骂,孙悟空表现出隐忍的性格。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结合文段中人物“孙悟空”与“铁扇公主”分析,插图④中人物与之对应。
①图中“红孩儿”三昧真火,悟空、八戒逃跑。出自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圭木母空。
②图中“齐天大圣”旗帜飘扬,出自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③图中“两个孙悟空”打斗,出自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④图中“孙悟空扛着芭蕉扇”与“铁扇公主”,出自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