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940字。
绝密启用前 试题类型:A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星空自古以来便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满天星星闪烁光芒,明暗不一,如何形容它们的亮度成为观天者们所思考的问题。
最早提出“星等”概念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他将肉眼可见的星星粗略地分为6个等级,最亮的恒星被指定为1等,而最暗的则是6等。直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天文学家诺曼•罗伯特•普森将星等与一种测光的仪器“光度计”进行了结合,天文学家们才借助仪器的帮助和数学的力量(算法)精确地测量星星的亮度等级,星等不再只有6个简单的整数。我们可以用负数形容更亮的天体,星等的数值也可以变得更大,用来形容很暗的星星,现代大型望远镜甚至可以帮助人们看到30等的天体。
星等分为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两种。视星等是我们在地球上观看天体时它们亮度的体现,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一方面是所观测天体本身的发光能力或是反光能力有多强,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光有多少可以抵达我们的眼睛,主要由天体和观测者的距离所决定。与视星等不同,绝对星等反映了一个天体的固有发光本领,这个参数不再受距离的约束,天文学家将所有天体都假想在距离地球10秒差距也就是32.6光年之外的位置时,这时天体的星等便是它的绝对星等。
星等是天文学家研究宇宙时极为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在丈量宇宙的距离之时。丈量宇宙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几乎每一种手段归根结底都与视星等、绝对星等和距离这三个变量有关。对于越遥远的天体的测量,受限于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探测手段的精度,误差也是十分可观的,但即便如此,随着人们掌握的工具越来越多,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也更加客观和清晰。
(摘编自赵然子、宋楠《星等——一把量天之尺》)
材料二:
我们通常对于“夜”的理解为太阳落下后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前的这段时间,或者天黑之后即为“夜”,与“昼”相对应。但是,由于太阳光被高层大气层散射,在日落和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内低层大气和地表仍然清晰可见,并不会马上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对于这段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星等是用于形容星星亮度的概念,也是天文学家丈量宇宙的距离之时极为重要的工具。
B. 要减少天体测量数据的误差,有赖于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探测手段精度的持续提升。
C. 我们通常对“夜”的理解是错的,因为在日落和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内低层大气和地表仍清晰可见。
D. 人们在原有的“视星等”基础上引入“负星等”概念,但这也只能作为星星亮度的相对值来参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喜帕恰斯将星星亮度分为6个等级,这种分类法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算方便实用、相对精确。
B. 那些看上去非常明亮的星星也许只是距离我们很近,那些暗淡的星星也许是距离我们十分遥远。
C. 视星等并非绝对不变,因此在考虑了星体本身亮度与到地球的距离之后,才能够确定星等数值。
D. 在夜间,月球亮度高于其他星星,造成了“月明星稀”的感受,可见其星等数值低于其他星星。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证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星星亮度的表述的一项是( )
A. 天狼星视星等为-1.45等,金星在最亮时为-4.4等,天狼星显得比金星更亮。
B. 海王星视星等为8等,肉眼无法看到,其光线要借助望远镜才能被捕捉。
C. 如果不限定时间为“夜晚”,那么“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无疑是太阳。
D. 对恒星光谱分类,对视星等测量,用视差法计算距离,可推算恒星的绝对星等。
4. 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图解不符合其表述的一项是( )
A. 在A时段,人们可以依靠日光在户外活动。
B. 在B时段,水手不能用地平线在海上导航。
C. 在C时段,天空暗得可逐一呈现所有天体。
D. 在B、C时段,须开灯才能看清周围的物象。
5. 请结合两则材料中对“星星亮度”的认识过程,概括人类进行科学探索时需要具备的科学素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我们通常对‘夜’的理解是错的”错,无中生有。由材料二“我们通常对于‘夜’的理解为……与‘昼’相对应……并不会马上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可知,材料只说我们对“夜”的理解因观念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未指出我们对“夜”的理解是错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种分类法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也算方便实用、相对精确”错,材料一原文“把肉眼可见的星星粗略地分为6个等级”和“直到19世纪……才借助……精确地测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瑰宝
王晋康
2050年12月,我离开设在太空城的时空管理局,回乡探望未婚妻栀子。那天是阿炳先生逝世百年纪念日,阿炳是她最崇敬的音乐家,是她心中的神祗。她在音乐厅举办阿炳二胡曲独奏音乐会,当《二泉映月》的旋律从琴弓下淙淙地淌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天籁。那是瞎子阿炳想象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