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90字。
2.4《致云雀》练习
一、古代诗歌阅读
1.“我们不知,你是什么,/什么和你最为相似?/从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请赏析《云雀》这段诗句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雁(其一)
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做了铺垫。
B.领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薇草,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3.诗的节奏和韵律是诗人心灵的音乐。请诵读本课的诗歌,体会不同的节奏、韵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①,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③。
【注】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②簪缨:官僚贵族的冠饰。③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
4.下列对该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该词上片前两句写景,既交代了地点、时间,也写出了诗人在冷落萧条的消秋时节倚楼远眺万里景色的活动。
B.上片后两句有双重意味:一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暮色苍茫的万里清秋之景;另一方面也暗喻国家的衰落。
C.下片前两句写金人入侵中原带来的浩劫,世家贵族四处逃散,自然也就可以想见北方失地的百姓流离失所。
D.在该词最后两句中,作者希望悲风吹起自己的眼泪飘到扬州。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的悲。
E.该词表现手法富有变化。词的上片侧重写景抒情,比如三、四句寓情于景、由实及虚;下片则重在直抒胸臆。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士大夫创作的鸟类赋通常有两种故事模式:出众的鸟类令人______,却被囚禁于苑囿或牢笼;寻常的小鸟虽或免于囚笼,却往往遭遇不幸。此类赋以鸟儿为主角,很少能一直像英国诗人雪莱笔下的云雀那样,自由欢快地生活在天地间。汉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