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52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在相应的位置。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只上交答题纸,试题卷收好以备讲评使用。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会读书的人,越读思维越开阔,如搏(bó)览群书,便可修得高瞻远瞩之境界。会品茶的人,自然懂得茗茶之醇韵;而不懂茶的人,大概只能喝出茶水中那苦涩(shè)的味道。
品书亦如品茶,一本好书,不同的人将读出不同的味道,思出不同的感悟。读书,是聆听心灵的重要途径。读书时保持目空一切的态度,不仅能提高人的气质和修养,还能使人精力充沛。会读书的人,能将一本好的书藉(jí)诵读出不同的味道,思索出不同的感悟。肤浅翻书之人,不以为意,只会蒙昧地赏观书中之浮华。只有真正品书之人,才能悟得字里行间洋溢的思想精华。随着人们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载录有华夏儿女智慧之书,超越国界,超越种族,悄(qiǎo)然走出国门, , 。 , 。由此也赢得了更加广泛、更加璀璨的传承。书,便是其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桥梁。
1. 文段中加点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搏览群书(bó) B. 苦涩(shè) C. 书藉(jí) D. 悄然(qiǎo)
2. 文段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目空一切 B. 肤浅 C. 不以为意 D. 洋溢
3. 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正是由于有了书的传播
②华夏智慧才得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
③像清泉般流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④惠泽着每一颗钟爱智慧的心
A. ③④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③②④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搏览群书——博览群书;
B.苦涩(shè)——sè;
C 书藉——书籍;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此处用来形容读书的态度,褒贬误用,运用错误;
B.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等等。此处形容有些人读书只局限于表面,运用正确;
C.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此处形容肤浅翻书之人对读书抱有轻视态度,运用正确;
D.洋溢: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此处与“思想精华”搭配恰当,运用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③承接上文,描述载录有华夏儿女智慧之书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应放在首位;
④承接③,继续写载录有华夏儿女智慧之书传播到世界各地 意义,给人们带来智慧,放在第二;
①的“由于……”表原因,②“才得以……”表结果,两句构成因果关系,故①放在第三,②放在第四;
正确排序为:③④①②;
故选B。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B. 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
C.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些力量代表着社会所需的正能量。
D. “一带一路”不仅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意重复,“非常”与“深”重复,删去其一即可;
B.搭配不当,可将“演员生涯”改为“演艺界”,或将“退出”改为“结束”;
D.语序有误,“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位置应互换;
故选C。
5. 下列传统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宣扬仁政,被称为“至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B.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万事万物皆有阴阳,而出自《愚公移山》“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面”。
C.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