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800字。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与反馈
八年级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你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8页,答题卡4页。共 15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
2、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愿你放飞思维,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八年级的语文世界里,我们跟随郦道元游览三峡,欣赏了 chóng yán dié zhàng___________的山水美景;我们跟随茅以昇走上卢沟桥,欣赏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___________的石刻狮子;我们跟随朱自清缅怀过往,体会了他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答案】 ①. 重岩叠嶂 ②. 惟妙惟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重岩叠嶂(chóng yán dié zhàng):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B.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C.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人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D. 《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 一本古代地理名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选B。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 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D. 影片《八角笼中》描绘的是一个在逆境中成长与治愈的故事,保持了走出大山的格斗者“生如野草,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语序不当,应将“干预”和“发现”调换位置;
B.成分残缺,在“货运”后加“的需求”;
D.搭配不当,“保持”改为“展现”;
故选C。
4. 名著阅读
阅读《昆虫记》中的语段,结合原著,回答问题。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1)“它”指的是哪种昆虫?“可怕的敌人”是如何毁灭“它”的家族的?
(2)有人说“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请以上面语段为例,说说这段文字是如何体现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的。
【答案】(1)“它”指是的蝉。蚋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以蝉卵为食,轻易地取代了蝉的家族。
(2)示例一:“可怜做母亲析对此一无所知”,作者把面临蚋对自己家族的毁灭性破坏而一无所知的蝉说成“可怜的母亲”,还有“让自己牺牲”等词语,都体现出作者对蝉的怜惜,字里行间充满悲悯情怀。
示例二:描写的对象是昆虫,但作者却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昆虫记》有关的文学常识。(1)“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中的“它”指是的蝉。“可怕的敌人”是蚋,原文是“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