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250字。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推崇(chóng) 锐不可当(dāng)
B. 镌刻(juān) 雕镂(lóu) 长途跋涉(shè)
C. 周济(jì) 胆怯(qiè) 惟妙惟肖(xiào)
D. 秀颀(qí) 濒临(bīn) 抑扬顿挫(cu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B.雕镂(lóu)——lòu。故选B。
2. 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军无斗志。
B.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C.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D. 疏林薄雾,农舍田筹,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
A.催枯拉朽——摧枯拉朽;
B.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D.田筹——田畴;
故选C。
3. 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坚持写作的人,总能在持续思考中爆发灵感。但有些年轻人却渴望不劳而获,走捷径的心态在心中潜滋暗长。最近,媒体报道高校学生学术写作造假,入木三分地剖析了这种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但个别家长对孩子的犯错,不但不教育,反而殚精竭虑地包庇,实属不该。
A. 妙手偶得 B. 潜滋暗长 C. 入木三分 D. 殚精竭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A.妙手偶得:指诗文创作过程中,技能高超的作者常因灵感突发而得到意外的成功。结合“坚持写作的人,总能在持续思考中爆发灵感”可知,用来形容创作的文章,符合语境;
B.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滋生发展。用在这里形容有些年轻人走捷径 心态不知不觉地滋生发展,符合语境;
C.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用来。现形容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这里用来形容剖析学术写作造假行为带来的巨大危害,符合语境;
D.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结合“但个别家长对孩子的犯错,不但不教育”“实属不该”可知,这里应该用贬义词,体现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因此“殚精竭虑”用在这里属于褒贬误用;
故选D。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电影《八角笼中》讲述山区孩子从贫困、改变到奋斗的故事。②通过导演镜头叙事,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真实世界。③影片中的集训特写,充分彰显了山区孩子心无旁骛、拼搏精进的体育精神。④故事也激励我们,从小事做起,为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活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做出应有的贡献。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①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改变”改为“改变命运”;
B.②有误,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
D.④有误,搭配不当,“提高”改为“改善”;
故选C。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
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