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96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抽测九年级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1)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借用典故,为物是人非而伤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3)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蕴含着苏轼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有弟皆分散,(4)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在“有”“无”的对比中,为兄弟分散、人各东西椎心泣血。
  但失意的苦闷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遭贬谪却仍发出“(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誓言,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报国之心弥坚;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未泯,“长风破浪会有时,(7)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
  2.学校正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我们常常会因为期望过高而急于求成,心浮气躁而患得患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①zhēn()言,告诉我们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困难是培养能力的机会,失败是成就人生的经验,成绩是鞭策自身的起点,非难是磨砺意志的机缘。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自信乐观,才能②rú()养精神,开辟出美丽的人生之路。
  自强不息是一种战胜困难、破解难题的坚韧精神。有了它,就能找到开启智慧的钥匙;有了它,就能找到克服惰性和挖掘潜力的良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日新月异。为了未来建设美好的祖国,我们要用这种精神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打好扎实坚硬的人生!
  (1)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3)请仿照前文句式在横线上补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
  ②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
  ④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⑤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A.①④③⑤② B.②④⑤①③ C.②⑤③①④ D.①③⑤④②
  4.下列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赏和避世、清高、脱俗的情怀。
  B.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是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以及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以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以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D.使用事实论据,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的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使用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方面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