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800字。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
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清代的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里有这么一则记载: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汪伦故意把深十里的桃花潭说成“十里桃花”,把姓万的主人开的酒店说成是“万家酒店”,终于迎来了李白。他这样做,到底是求贤若渴还是沽名钓誉且不论,其巧妙运用同一律的做法则不能不让人赞叹,怪不得李白听了后也“大笑”不已并赠诗予他了。
作为逻辑基本规律之一的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也就是说,在推理或论证某一思想的时候,前面的推理或论证中该思想出现时是什么时间、什么关系、哪个对象,后面推理或论证时也要是这一时间、这一关系和这一对象。这三个要素中有任何一个不同一,都会违反同一律。比如下面这句话:
唐代以后,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转韵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
一般来讲,时间、关系和对象都可以通过概念或判断表现出来。所以,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保持时间、关系和对象的同一性就是保持概念和判断的同一性。这也是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保持概念的同一性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都要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即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具有确定性。这主要是因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丰富的,如果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前面用的是某概念的这一内涵或外延,而后面用的则是该概念的另一内涵或外延,那么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不确定的。这就违反了同一律,必然造成思维的混乱。
保持判断的同一性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判断都要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性,即每一个判断的内容都要具有确定性。也就是说,不管是在你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是在你与别人进行讨论或辩论某一个问题时,或者是对某一错误观点进行反驳时,都要保持判断的确定性,即一个判断原来断定的是什么,后来断定的也要是什么,判断的真假值必须前后一致。否则就会违反同一律,造成思维的混乱。
遵循同一律,无疑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前提。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和论证,从而进行正确、有效的思维活动。此外,遵循同一律可以让人们正确地表达自己意见,反驳错误的观点,揭露诡辩者的真面目,让人们充分、有效地交流思想。
——(摘编自明道《图解逻辑学》)
材料二:
鸡和鸭都是用叫声(动物的语言)来与同类进行沟通的。但这两种动物的叫声不同,无法进行跨物种沟通。许多人在交流当中都曾有过“鸡同鸭讲”的感觉,认为自己已经说得明白如画,偏偏对方一个字都听不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双方使用的概念不同,无法产生逻辑上的共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一律要求同一推理过程中概念和判断与其自身同一,这有利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B.文中以“古体诗转韵”论证过程为例,意在证明概念在时间上没有保持同一性会造成思维混乱。
C.作者将鸡鸭无法跨物种沟通与人们交流中话不投机现象作对比,论证没有共同概念的危害。
D.如果每个人都凭自己一时兴趣随意给事物命名,在交流中会造成概念混乱,沟通困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随园诗话补遗》记载的故事来看,有时故意在表面上违背逻辑规律,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B.为保持判断的确定性,论证过程中使用的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确定且前后一致。
C.实际上,“犬可以为羊”并不能成立,因为反映两种事物特征的知识单元有本质区别。
D.“郑人买璞”是对概念定义不同而引发的误会,在客观上变成了偷换概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没有违背“同一律”的一项是(3分)
A.历史课老师提问学生:“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学生:“老师,我不认识孙中山。”
B.编辑您好,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
C.《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长篇小说。
D.甲认为中国万里长城举世闻名,这是我们的骄傲。乙却说不能这样说,骄傲使人落后。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根据文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违背逻辑规律之处。(6分)
司马温公洛阳闲居,时上元节,夫人欲出看灯,公曰:“家中点灯,何必出看。”
妇人曰:“兼欲看游人。”公曰:“某是鬼耶?”(某:自称,我)
——《轩渠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玉狮子
了一容
伊斯哈格其实还是个不满十四岁的孩子。
三年前,伊斯哈格从家里逃出来,拽着大人的衣襟混在人群里挤上了从内地开往新疆的火车。未经大人许可,他是偷偷跑出来的。
记得在村子里时,干裂的土壤已经被破坏了,人们放弃家园,逃往口外。新疆口外大呀,随便养几只羊都能活人。
伊斯哈格混在那些打工的人流里,可他还是个孩子,谁都不肯要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