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2300字。
2024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何谓“意象”?人们对此言人人殊,本文试图运用“意象”这个概念对唐诗作一些具体的分析,为免缠夹,本文择取前人定义中最为平实的一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必须兼有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两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刘勰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而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推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当然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我们看一组关于绝句的例子: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畔将军即大粗。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薛能《柳枝四首》之三)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白居易《杨柳枝八首》之二)
两首诗都是咏杨柳,也都用了五柳先生陶渊明和周亚夫细柳营的典故,然而白诗风姿绰约,含情宛转,薛诗却丑陋笨拙,毫无动人之处。若从意象的角度来看,其关键在于二者的意象密度不同。即使把意蕴含混的“县”及“营畔”也算作意象,薛诗中也只有五个意象,而白诗却有九个意象。这样,白诗中的杨柳显得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而薛诗中的杨柳却只是干巴巴的概念。
与绝句相比,律诗的篇幅扩大了一倍,似乎不必像绝句那样关注意象的密度。其实不然。由于律诗中对仗艺术的重要性非常突出,而对句最适宜密集意象的安排,所以唐代律诗的意象密度并不比绝句低。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让我们以五律为例来做些分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贬议,清人沈德潜就说:“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景象虽工,讵为模楷?”虽然仅是针对“写景”而言,但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单一、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单一、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王维此诗在这方面尚不严重,因为诗中多用动态意象,从而有助于意脉的流动。
如果说一首诗作中意象过密在王维诗中只是白璧微瑕,那么在李商隐、李贺等人笔下就是较严重的缺点了,如李商隐的《燕台四首》、李贺的《天上谣》等诗。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缺点的主要因素就是意象密度太大,以至于字句繁密而意脉欠畅,雕缋满眼而真趣不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诗人应在诗中纳入尽可能多的意象,来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B.在篇幅上,律诗比绝句大,能承载更多的意蕴,律诗不必同绝句那样关注意向密度。
C.沈德潜指出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存在意象过于单一、密集的问题,但还不严重。
D.“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与“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两句意思相近,而前者更加精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对“意象”的理解各有不同,而本文则主张意象是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的统一体。
B.刘勰重视语言的精炼,认为可以删去的字句应当删去,这一观点得到了本文的赞同。
C.李商隐、李贺的诗存在的真趣不足的问题,在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也有所体现。
D.唐诗名句意象密集,意蕴丰富,意境完整,即使脱离原诗,价值也几乎不受损失。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从概念入手,明确“意象”的内涵,使后文的论证逻辑更加清晰。
B.文章对比薛能和白居易的咏柳绝句,是为了证明白居易更擅长写作咏物诗。
C.文章从诗篇和诗句两个方面论述了唐诗的意向密度,论证全面,深入浅出。
D.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理有据。
4.运用本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诗的妙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他回来了
柯岗
这是一九四七年九月中旬的一个夜晚。①山里实在黑,走在白马后边的人,往往当自己的胸脯碰上了马屁股的时候,才知自己并没有掉队。
二十一团在这一夜的行军序列中,是全军的后卫。队伍不断地跑跑停停,这是因为天黑,路滑,常常有人不自觉地拉长了距离的缘故。虽然前面不断地传来“跟上!”“跟上!”的口令,然而这种现象始终很难消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