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180字,答案扫描。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言恭达先生在《艺归本真》一文中说:“世间最朴素的是人性中的本真。生命与艺术的融通并不依赖于技巧,却依赖于生活的心态。朴素,旷达,不为声名所累。庄子说‘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言先生认为“世间最朴素的是人性中的本真”,这是给子了“朴素”以最崇高的敬意,并指出朴素原本是人生的底色。《庄子•天道》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辛美。”庄子将“道”视为一切美的根源,把朴素和自然视为道的根本特征,故而认为朴素是天下最美的事。“朴”引中指事物的原初状态,“素”引中指本色、自然状态。以朴素为美则指一种不假雕饰,具有天然之美的艺术风格,有着自然、简朴、纯真、平淡、清逸等特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朴素之美来自朴素之人,喜欢朴素的人大多崇尚自然、平和、简静、真实、淡泊、质朴的生活,并以这样的方式去为人、为事、为学、为艺,从而去求真、向善、寻美,以坚守人性中的本真。
朴素美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或审美趣味,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朴素为美观念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对朴素观的生成影响最大。
儒家讲朴素,注重事物的精神实质,主张质因文显、文以质存,因为“质”终归是文饰依附的根本。如孔子讲“文质彬彬”,提倡的是文质统一,但重点却是对“质#的强调和弘扬,而不是“文”。言先生认为“在文与质的关系上,要质本身发光才是真正的美”。现在提倡书画家要创作出“含文抱质”“文质兼美”“文墨同辉”的艺术作品,就是要求园归到“文质彬彬”的美学传统上来。
道家重视朴素,角度与儒家不同。相对而言,道家更强调事物的本然天性,如庄子曾将音乐分为天赖、人籁、地籁三类,并认为天籁是最美的音乐,因为它“顺之以天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来状态、原初状态,这就是朴素。所以,朴素是表现出来的艺术形态有天真、自然、平淡、质朴等,这些几乎都能够从道家哲学中找到渊源。如言先生认为“书贵虚静”明星受到老子“致虚静”“守静笃”思想的影响。
朴素是大美隐内,不求外露;是不拘形式,重在内容,它是蕴藉含营的,也是最有力量的。佛学主张的“定生智慧”,教人“一切放下”,追求多元的“包容无碍”的圆融境界,这对朴素美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或为人,或为艺,息虑凝心为定,定后方能提得起、放得下,想去浮华,还以本真;合去的烂,守护平淡,在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中起于心、归于心,从而达于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艺术之境。
朴素是自然的、真实的,因此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生动的,呈现出来的趣味是淡雅、清逸却不失厚重和力量的。古人在文艺创作中很是注重自然、顺性自然,视作品中具有自然、朴素美为最高美的境界。
南北朝时期,跑照以“初发芙蓉”,汤惠休以“笑蓉出水”的超几脱俗之美作为诗歌的理想。至唐代,司空图认为“浓尽必枯,淡者屡深”,从浓淡转化的角度来提倡本色美;李白以“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标注了他时特定诗美的追求,这也是唐代文人普遍追求的美学境界。至宋代,朴素美作为一种审美趣味、一种艺术凤格,广受关注和推崇,发展为崇尚以“平淡”为美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如苏软所言“大几为文当使气象峰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先经幼烂而后归于平波,这时的“液”而有味,标志着更高的境界。
(摘编自《江南时报《扑素之美》)
材料二:
提起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即儒、释、道三家思想。这三家思想虽说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提倡自然素朴、真实质直的文学精神。“朴素”的文论观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这种文论观的提倡,不仅扭正了不良的文艺倾向,也对畸形的社会风尚有积极的警示作用。由于文论家的一再倡导,莫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而且日渐趋向于通俗晓畅。“朴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艺术大师,言恭达先生认为艺术的成功不是依赖于技巧,而是要依赖于朴素、旷达的生活的心态。
B.庄子认为朴素是天下最美的事,因为他把朴素和自然视为道的根本特征,将“道”视为一切美的根源。
C.以朴素为美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上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自然、简朴、纯真、平淡、清逸。
D.诗佛王维以虚灵胸襟体悟山水以达物我冥合的无我境界,与佛学“定生智慧”“一切放下”有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前两段都提及了庄子的思想,前者言先生是为证明朴素心态的重要,后者作者是为说明朴素的意义,进而引出朴素的定义。
B.朴素的人崇尚朴素的生活,并以朴素的方式去为人处世,从而求真、向善、寻美,坚守人性中的本真,展现出了朴素之美。
C.中国音乐重视弦外之音,崇尚“大音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点深受“朴素”文论,尤其是道家“天籁”思想影响。
D.两则材料都涉及了“朴素”思想及其对艺术方面的影响,只是侧重点各不相同,材料二中还提及了反观当下的借鉴意义。
3.下面观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苏轼的“朴素美”审美趣味的一项是(3分)
A.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
B.王世贞的“浓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自然”(《书谢灵运集后》)。
C.袁枚的“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澹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澹”(《随园诗话》卷五)。
D.时雍的“汉人朴而古……朴之至,妙若天成”(《诗镜总论》)。
4.《(老子》四章》体现了事物辩证统一的思想,请试分析所给两则材料中的辩证统一思想,指出来并具体说明。(4分)
5.根据材料一的论述,分析孟浩然的“朴素”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孟浩然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归隐终身,寄情山水。出现在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即头而发,不假雕琢,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语言平淡自然,情味深厚,其真实、真率、真朴、真淳的风格,比王维的田园诗更接近陶诗神韵。例如《过故人庄》将恬静优美的多村景色和宾主间浮朴真诚的情谊表现得朴素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你总是的,碰到件事就要想起点什么
海明威
父亲说:“你知道你这篇东西写得有多好吗?”
“那可不是我要地送给你看的。”
“你还写过些什么呢?”
“就这一篇,真的,那不是我要她送给你看的。可小说一得了奖”
“她要我辅导辅导你。你既然写得这么好,就不用别人辅导了,只要写下去就可以了。你写它花了多少时间?”
“没花很多时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