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680字。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等2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何谓“红色文学经典”?红色文学经典就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历史积淀和千锤百炼的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而且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总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新光彩、释放新能量、彰显新魅力。
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分别为《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文学经典,聚焦自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系列重大事件,以宏伟的史诗格局和磅礴的精神气势,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中国人民抗敌御侮、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钩沉出中华民族在困厄中破旧立新、求变图强、不断创新的历史发展逻辑。
如杨沫《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先是对封建专制家庭和黑暗社会展开个人反抗,进而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作品描写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内,整个社会的历史图景,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提炼出知识分子只有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人民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才有光明出路和美丽青春的思想主题。
如今,一些优秀长篇小说对“红色文学经典”的现实主义精神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如梁晓声的《人世间》,以关注时代、关注普通民众生活与生存的现实主义情怀,致敬平民的理想、尊严和荣光。作品通过表现从北方某城市一个平民区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奋斗历程,勾连起中国社会近50年来的重大变迁。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尽管他们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但始终恪守勤劳坚忍、自尊自强、正直善良、珍爱友情、乐于助人的伦理道德。《人世间》凭借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朴实日常的平民视角、接地气有温度的语言,标识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
“红色经典”所塑造的那些忠于革命信仰、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面对敌人屠刀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英烈形象,那些将卫国安邦的责任扛在肩上、将平民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面对火海刀山和流血牺牲也万死不辞的解放军英雄将士形象,飞扬着生命激情,辉耀着中华魂魄,为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的审美功能,更具有刻画民族表情、塑造民族人格、展示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的深厚文化意义。
实事求是地说,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一些“红色经典”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艺术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方式的基本遵循,对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民间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创新,对多种创作方法和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以及在现代汉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丰富与工整,值得认真总结学习,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曲波的《林海雪原》,因其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被誉为“新中国的新武侠小说”。作品虽然采用的是单线叙述方式,但故事体量却丰饶、曲折,众多时空、场地、事件,被不断地织进来又穿出去,,可谓一波三折、奇峰迭起,情节推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因后果链锁紧密而又层次清晰,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大都生动传神,接地气又见功力。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红色经典”的精神财富更不能抛弃。民族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面向未来,我们的作家既需要以笔为旗,立足大地,仰望星空;又要以笔为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以坚实的思想质地、雄浑的艺术旋律、沉厚的史诗风格和鲜活的审美魅力,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摘编自李掖平《彰显超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
材料二:
11月16日,“初心与手迹——中国当代文学红色经典融媒诵读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整场活动将以历时近8小时的全天候全媒体直播形式,面向全国广大观众,展示红色经典手稿及这些经典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经典作品所承载的永恒文学魅力,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具体实践。
网络直播红色经典诵读,能够让受众重温一段段红色历史与革
1.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色文学经典是指经过历史积淀和时光筛选,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并最具代表性、典范性、权威性的文学作品。
B.红色文学经典都聚焦自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系列重大事件,时间跨度长,显示了宏伟的史诗格局。
C.有些红色文学经典虽然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当今文学创作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初心与手迹——中国当代文学红色经典融媒诵读会”活动运用全媒体直播形式,是传播红色经典的一次创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色文学经典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并能够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释放新能量、彰显新魅力。
B.梁晓声的《人世间》勾连起中国社会近50年来的重大变迁,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成为红色文学经典。
C.红色经典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飞扬着生命激情,辉耀着中华魂魄,展现了民族人格和民族力量,弘扬了民族精神。
D.通过跨行业、地域和平台的深度合作,以及不同介质的融合传播、合作探索,可以更好地宣传、弘扬红色经典文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红色文学经典,”的一项是(3分)
A.曹禺的《日出》
B.陆柱国的《上甘岭》
C.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D.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4.如何提升青少年阅读“红色经典文学”的兴趣和质量?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5.学校文学社开展“红色文学”写作活动,如果你受邀指导他们写作,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列出讲座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禁捕季节
【美】海明威
佩多齐把替旅馆花园铲土挣到的四里拉用来喝个烂醉。一位年轻先生从小径走过来,朝他神秘兮兮地说:“今天真是钓鳟鱼的好日子。”
①那天风大,太阳从云层后面露出来,一会儿在麻花小雨中隐没了。
这位年轻先生问他钓鳟鱼的事,要不要让他太太带着钓竿跟来?“好啊,”佩多齐说,“让她跟我们去吧。”因为午后要干的差事十分诡秘,而他信心十足。佩多齐要他们三个一齐沿着科尔蒂纳的这条街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