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080字。

  新疆兵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文地理景观实质上就是文学作品里的人为创造物所延伸出来的地理意象,人文地理景观与自然地理意象相互协作,组成完整的文学作品。人文地理景观的内涵十分丰富,这在辛弃疾的南渡词中得到完美呈现。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日子,特别是中秋节。辛弃疾南归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对家乡的思念等情感往往在这样的日子里自然流露出来。如中秋思乡之作《满江红•中秋寄远》,全词情与景相互交融,体现了辛弃疾词作豪放的本色。此外,辛词中还有记述民俗风情的代表之作,如《鹧鸪天•戏题村舍》:“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美,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最后一句从全词的细节描写出发,点明这里的儿女们不是嫁给金家就是娶了周家,反映出山村极为朴实的嫁娶习俗。
  方言是伴随语言产生的一种区域性语言,体现了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也能够起到丰富内容、横生妙趣的作用。辛弃疾南渡词作中的方言以吴越方言为主,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醉里吴音相媚好”这里的“吴音”便是指的吴地方言,这一句主要描绘的是一对白发翁媪亲热地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然姿态;“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赖”便是吴地方言中的“无赖”,也就是表现小孩调皮的语言。
  辛弃疾南渡词中有些典故人物的运用也显示出了极强的地域特征,正如曾大兴教授曾说过,在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中,人是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素。最典型之作当属《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英雄辈出,首先就是孙权,他在迁都前夕,于京口建造京城,并在北固山前铸造了铁瓮城,打败了来犯的曹操后成就霸业。因而这首词开篇便用孙权起笔,抒发了江山依旧然而英雄无觅的失落。
  人文地理景观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建筑意象,在细读过辛弃疾的南渡词后不难发现辛弃疾对于建筑景观多有关注,例如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拍遍”是辛弃疾心中苦闷郁结而做出的发泄,却无人理解这份苦闷。“栏杆”作为静默的物体,承载着辛弃疾的愁苦,在这一声声的拍打中将愁与恨消散在空气中,独留历史的回响。
  南方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与辛弃疾的南渡词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充满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在拓宽南渡词作内容的同时,南渡词也作为载体记录了南宋时代淳朴的民风民俗,为后人研究古代的习俗以及方言等留下珍贵的资料。
  (摘编自刘心《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辛弃疾南渡词研究》)
  材料二:
  南归后的四十多年间,辛弃疾赋闲近二十年。直到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三月,他已经六十四岁了,朝廷才任他为镇江知府。他“反对冒进”的备战观,引起权臣韩侂胄等盲动派的疑忌,次年便被罢免赋闲。此时他已六十五岁。
  一年后(1206年)南宋朝廷兵分四路出师北伐,各路军队一败涂地。兵败之后的南宋小朝廷,起用辛弃疾为兵部侍郎。然而年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整文学作品的形成往往需要人文地理景观与自然地理意象之间的相互协作。
  B.《清平乐•村居》恰当运用吴越方言,是辛词中体现民俗风情的代表之作。
  C.辛弃疾的南渡词记录了南宋的民风,南方人文风情也拓宽了其南渡词的内容。
  D.辛弃疾反对冒进,而韩侂胄则对北伐盲目乐观,这引发了辛弃疾内心的焦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辛弃疾南渡词中人文地理景观内涵的丰富性。
  B.材料大量引用辛弃疾的诗词,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论据,增强了作品说服力。
  C.《南乡子》与《永遇乐》都是辛弃疾在国运艰危时所作,二者表达了相同的主题。
  D.辛弃疾对形势的急迫感既有自身年迈、危机尚存的忧虑,也有民心丧失的隐忧。
  3.下列辛弃疾南渡词中,不能体现出材料一所述人文地理景观内涵的一项是(    )
  A.“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B.“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C.“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但用意却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用七个典故,说理较为含蓄,“用生僻的典故曲为其说,也许比较安全。正是因为这样,对辛弃疾这类作品,以‘豪放’两字概括就很难说准确”。你是否同意他关于这首词风格的看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里快哉风(节选)
  王国猛
  如果进行一个全民调查,问及人们最为喜爱的古代文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就像是个文化符号,更是文化象征、文化大纛。
  整个北宋的官场,像苏轼那样有着朝廷地方、天南地北的为官经历,又兼具宦海沉浮、跌宕起伏的多变人生者,恐怕是找不到第二个的。苏轼屡次位列朝堂,做过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