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150字。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逼真”与“如画”这两个常见的批评用语,给人一种矛盾感。“逼真”是近乎真,就是像真的。“如画”是像画,像画的。这两个语都是价值的批评,都说是“好”。那么,到底是真的好呢?还是画的好呢?
更教人迷糊的,像清朝大画家王鉴说的:人见佳山水,辄曰“如画”,见善丹青,辄曰“逼真”。(《染香庵跋画》)丹青就是画。那么,到底是“如画”好呢?还是“逼真”好呢?
照历来的用例,似乎两个都好,两个都好而不冲突,怎么会的呢?这两个语出现在我们的中古时代,沿用得很久,也很广,表现着这个民族对于自然和艺术的重要的态度。直到白话文通行之后,我们有了完备的成套的批评用语,这两个语才少见了,但是有时还用得着,有时也翻成白话用着。这里得先看看这两个语的历史。
照一般的秩序,总是先有“真”,后才有“画”,所以我们可以顺理成章的说“逼真与如画”——将“逼真”排在“如画”的前头。然而事实上似乎后汉就有了“如画”这个语,“逼真”却大概到南北朝才见。这两个先后的时代,限制着“画”和“真”两个词的意义,也就限制着这两个语的意义;不过这种用语的意义是会跟着时代改变的。《后汉书•马援传》里说他: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唐朝李贤注引后汉的《东观记》说:援长七尺五寸,色理发肤眉目容貌如画。可见“如画”这个语后汉已经有了,南朝范晔作《后汉书•马援传》,大概就根据这类记载;他沿用“如画”这个形容语,没有加字,似乎直到南朝这个语的意义还没有什么改变。
但是“如画”到底是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直到唐初,中国画是以故事和人物为主的,《东观记》里的“如画”,显然指的是这种人物画。早期的人物画由于工具的简单和幼稚,只能做到形状匀称与线条分明的地步,看武梁祠的画像就可以知道。画得匀称分明是画得好;人的“色理发肤眉目容貌如画”,是相貌生得匀称分明,也就是生得好。但是色理发肤似乎只能说分明,不能说匀称,范晔改为“明须发,眉目如画”,是很有道理的。匀称分明是常识的评价标准,也可以说是自明的标准,到后来就成了古典的标准。
类书里还举出三国时代诸葛亮的《黄陵庙记》,其中叙到“乃见江左大山壁立,林麓峰峦如画”,上文还有“睹江山之胜”的话。清朝严可均编辑的《全三国文》里说“此文疑依托”,大概是从文体或作风上看。
笔者也觉得这篇记是后人所作。“江山之胜”这个意念到东晋才逐渐发展,三国时代是不会有的;而文体或作风又不像。文中“如画”一语,承接着“江山之胜”,已经是变义,下文再论。
“如画”是像画,原义只是像画的局部的线条或形体,可并不说像一个画面;因为早期的画还只以个体为主,作画的人对于整个的画面还没有清楚的意念。这个意念似乎到南北朝才清楚的出现。南齐谢赫举出画的六法,第五是“经营布置”,正是意识到整个画面的存在的证据。就在这个时代,有了“逼真”这个语,“逼真”是指的整个形状。如《水经注•沔水》说:上粉县……堵水之旁……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这里“逼真”是说像真的白马一般。但是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好呢?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逼真”也就是近于自然,像画一般的模仿着自然,多多少少是写实的。
(摘编自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
材料二
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逼真”与“如画”这两个词语历来都是说“好”且不冲突,两词传达出我们对自然与艺术的态度。
B.先有“如画”再有“逼真”,这样的先后顺序不合常理,出现的时代也限制着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C.清人严可均认为《黄陵庙记》是后人伪作,理由是“江山之胜”这个意念在三国时代是不会有的。
D.谢赫的画的六法中,“气韵生动”放在第一应是最为重要,其与“逼真”中的“自然”关系紧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逼真”与“如画”所适用对象有别,不能同时用在一个对象上。
B.“如画”中的“画”经历了由“画的局部”向“整个画面”的发展过程。
C.两则材料都引用了《水经注•沔水》中的文字来表达相近的观点。
D.“逼真”与“如画”两语的意义随时代发展而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3.下列选项中的“如画”与材料一中“林麓峰峦如画”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魏晋•左思《娇女诗》)
C.“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唐•皮日休《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
D.“茂苑城如画,冒门瓦欲流。”(唐•李商隐《陈后宫》)
4.“逼真”在材料中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归园田居》中的环境描写历来为人称道,用“如画”与“逼真”哪个艺术批评标准来评价更好?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奂生上城(节选)
高晓声
陈奂生走到门口柜台处,朝里面正在看报的大姑娘说:“同志,算账。”
“几号房间?”那大姑娘恋着报纸说,并未看他。
“几号不知道。我住在最东那一间。”
那姑娘连忙丢了报纸,朝他看看,甜甜地笑着说:“是吴书记汽车送来的?你身体好了吗?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