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2329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和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
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
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
材料二: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国际公众的互动,增加趣味性。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播交互,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活跃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土表达需要针对我国现实,寻找与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进而开展互动交流。
B.精准送达主要针对个体受众,既离不开高效的载体,又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C.单一媒体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的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体、融媒体等。
D.修辞手法诉诸文化符号,从而能让外国人更好地“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实客观、积极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故事是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手段之一。
B.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C.增进理解、寻求共识,能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感召力。
D.情感认同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最终落脚点。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需求的公众推出分众化账号,实现精准传播。
B.“这里是海南”系列活动聘请多种语言的运营人员与不同国家的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及时回复各国粉丝的提问。
C.“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影像展,善用隐喻、映衬、双关等修辞叙事,设计出“一带一路”动漫、吉祥物、表情包等。
D.中国国际电视台在移动客户端上打造了聚合新闻、社交、直播、视频等多渠道的平台,吸引了海外数百万用户的参与。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请依据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对下列两则国际传播案例进行简要点评。
案例1: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险之旅途经千峰竞秀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临江危坐的乐山大佛……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大美中华: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都让观众倍感温暖。
案例2:《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某品牌油漆平面广告作品: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凉亭,凉亭有两根立柱,未涂油漆的左立柱色彩黯淡,柱面粗糙,一条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涂了油漆的右立柱色彩鲜艳,柱面光滑,一条龙跌落到地面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薯飘香
金意峰
那是一个荒年。百亩良田颗粒无收,蛇鼠虫豸四散逃逸,村民挖空心思构筑自家的粮仓,连平时最关心的游行批斗活动也偃旗息鼓了。
县里别村的农民兄弟雪中送炭,运来了满满几卡车红薯。我和大哥把一筐红薯抬回家时,三弟的眼睛都放出光来了。奇怪的是,没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