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10840字。

  秘密☆启用前2024.11.14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对本篇新闻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语双关,既点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游轮的离开,又宣告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
  B.文中写彭定康“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这“最后一次”点明他“面色凝重”的原因,也表达中国人民收复香港的自豪之情。
  C.文中以“156年5个月零4天”陈述英帝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时间,表现中国人民对回归的期盼,也预示英帝国从此走向衰亡。
  D.“从海上来”指当年英国侵占香港,“从海上去”指英国对香港统治被终结,结语在平静的叙述中隐含对英国殖民者的蔑视和嘲讽。
  2.下列对本篇新闻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电头与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结束时间都是7月1日,体现新闻的时效性。
  B.本文细致地写出了时间进程,精确到时分且衔接非常紧密,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C.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本文融入了一些细节描写,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和生动性。
  D.本文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
  3.本篇新闻将现实场景和历史背景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8分)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B.《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刚开始和玛丝洛娃交谈时,在“你”“您”称呼之间犹豫,是因为他们曾经熟识,但现在向自己要钱的她“丧失生命了”。
  C.《老人与海》通过描写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场景,以富有活力的细节推动情节发展,语言凝练精当、少有修饰,体现简洁客观的叙事风格。
  D.《百年孤独》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冲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