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020字。

  高一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太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显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视野中,劳动是社会关系的“太阳”、核心、轴心、本源。
  这是因为,第一,劳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石。“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马克思用劳动这把锁钥打开了人类社会奥秘的大门,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厘清了劳动和劳动力界限,从此揭开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所以,劳动在马克思哲学和剩余价值学说进而在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创造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以至于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劳动理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第二,劳动是人之为人、进而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按照唯物史观的逻辑,劳动决定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恩格斯说过:“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不仅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推动力,而且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第一推动力。劳动之所以能够具有这种根本的解释力,核心在于劳动是人类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
  劳动是文明演进的“血脉”。一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文明演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族人民的劳动史。“华夏国之魂魄兮,古今民之肝胆。”从刀耕火种、专事稼穑的农耕时代,到机器生产、商业兴盛的工业文明,再到如今网络发达、互联互通的数字时代,自强不息、追逐梦想的精神,勤劳苦干、辛勤劳动的品格,亘古未变,一脉相承,甚至已成为兴国之魂、民族气质。上至愚公、李冰、鲁班及其所折射的“工匠精神”,近至王进喜、孟泰、邓稼先及其所展现的无私情怀,当下郭明义、王继才及其所弘扬的大爱精神等,已经成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雕塑,那永恒不朽的文化之美,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折射——勤劳坚韧,崇尚劳动。
  (摘编自田颖鹏《劳动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之美》)
  材料二:
  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群体在认知、认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践行。目前来看,通过营造崇尚劳动美、劳动最光荣的校园环境氛围来弘扬劳动文化,实现劳动精神和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衔接和融通,是加深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最为直接、外显的一环。
  在创设崇尚劳动的校园环境氛围的基础上,通过崇尚劳动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弘扬劳动文化、劳动精神,大学生对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产生深层次、稳定的价值认同,是凝练民族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劳动是历史的基础,马克思以劳动为基石,创造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人类社会的奥秘有了全面系统的阐释。
  B.劳动是人类改天换地的物质动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唯物史观看来,劳动决定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
  C.辅导员在学生教育中具有权威性,反而不利于调动大学生群体对劳动教育的共情力,高校可选拔一些毕业生开展劳动教育。
  D.高校教师群体中对劳动教育的地位、新内涵等问题认识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一现象与劳动教育实施的时间比较短有关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还是数字时代,中华民族劳动精神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B.富有劳动精神的校园环境氛围,是加深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最直接、外显的一个环节。
  C.进行劳动教育相关内容的培训,目的是创设良好的氛围,调动大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D.通过示范观察学习,可以有效地将劳动教育有关的价值、态度、行为模式等传递出去。
  3.下列选项,最不符合材料中“劳动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
  B.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抱朴子•外篇》)
  C.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家望晴》)
  D.金陵劳劳送客亭,蔓草离离生道旁。(《劳劳亭歌》)
  4.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材料二提出了哪些举措?请简要说明。(4分)
  5.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学到了哪些劳动精神。(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太阳鸟
  邓开善
  似一滴猩红诡谲的血浆。远望去,一个珠状的小红点,踌躇彷徨着,蠕动在突兀奇崛的峭壁上。
  这是一片浩瀚若海、引力无穷的岩崖。石砾不时地滑坡,引动着棕色深渊自上而下一派嚣鸣。
  纤绵野草间,一行浅浅足印,湿漉漉的,逶迤远去,任自向峨峨峭壁延伸。长时间的攀缘,使得他疲乏不堪,步伐愈发轻而缓慢。
  他迷迷蒙蒙地想起:曾几何时,这里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奔突的岩浆,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