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780字。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博物馆从来不只是存放和陈列文物的建筑,而是一座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是一个有知识、有故事、有温度的大学校。国庆假期,学校开展了以“博古通今”为主题的博物馆探寻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撰写的探寻报告初稿,请你补充完善。
  探寻一
  追溯“殷墟”身世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夔龙纹的大门门楣上,镌刻着“天邑商”字样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中,“天”通“大”,“天邑商”即“大邑商”,这是商人对自己巍峨国都自豪的称谓。这文字如惊天动地的音符摄人心魄,一瞬间,一切的声响嘎然而止。步入展馆大厅,一只长尾翼风鸟旋而高飞,顶部透明天窗引来通透的光线,让这只白色飞鸟折射出粗犷又不失神秘的气息,也呼应着上古名篇中对商的描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之下,游客们仰头,转圈,拍照,直播,学生们则是有备而来,参考提前下载好的资料解读着商文明。迎面而立的高墙侧壁镌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个醒目大字,这便是商朝开国国君成汤的盘铭。站在殷墟博物馆三楼的观景平台,脚下是先商的遗土,同学们可以仰望整个殷墟遗址,仿佛走进了一幅壮阔的历史。
  1.上段文字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嘎然而止”是声音突然终止的意思,这里“嘎然而止”的“嘎”书写正确。
  B.“粗犷”有大气磅礴的意思,这里“犷”应该读kuàng。
  C.“下载”的“载”是装载、承载的意思,所以“载”应该读zài。
  D.“盘铭”是刻在器皿上用来警诫自己的箴言,所以“座右铭”的“铭”书写不正确。
  2.文段划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改正。
  殷墟遗址博物馆选址在殷商王朝中心区域,以“殷墟赫赫,中华之源”为总体设计理念。当甲骨文从殷墟出土,商朝的“伟大”【甲】拨云见日。发现甲骨文之前,商王朝的存在缺乏直接证据;【乙】发现甲骨文之后,商王朝被证实存在,这让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约一千年。【丙】据甲骨文资料,商朝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成汤、盘庚、武丁等几代商王开疆扩土,伊尹、傅说两大贤臣辅佐商王缔造了不输于周的盛世。在三楼的沉浸式数字展厅中,伴随着音乐鼓点响起,商王武丁出现在了屏幕正中央。他捡起地上的人面鼎,缓缓向观众开口:“这是三千年后吹来的风吗?就是这里了,我的大邑商。”【丁】甲骨文是商王朝为整个华夏文明留下的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系统,是中华文明史的根脉。从甲骨文以来,中国的文脉从未间断,殷墟甲骨文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3.下列标点使用和理解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处引号使用正确,引号表示“伟大”一词有特殊含义。
  B.“发现甲骨文之前”与“发现甲骨文之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所以【乙】处分号使用正确。
  C.“……中国的信史向前推进了约一千年”语意未尽,所以【丙】处“据甲骨文资料”前面的句号使用错误。
  D.【丁】处是后世想象武丁向观众所说的话,引用的话是完整独立的,所以句号放在引号内使用正确。
  4.“赫赫”在词典中有:①显著盛大的样子;②天气炎热的意思。请你结合文段内容解释“殷墟赫赫,中华之源”的内涵。
  探寻二
  解开“古墓”面纱
  ①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世界首个古墓博物馆,馆内陈列了9个朝代的25座古代墓葬,整个博物馆内幽静昏暗,墓葬狭窄。同学们弓着腰,缩着身子进入密室后,一片豁然开朗,探险感十足。
  ②地府的千秋壁画,画尽了十三朝古都的繁花似锦,堪称一部用图像写就的中国历史。这些绘于古墓的前堂、墓顶和四壁的壁画绘声绘色,内容丰富,表达了古人对于“驱凶辟邪”“升天成仙”的向往。到了傍晚时分,气温降低,古墓更加形销骨立。精美绝伦的壁画图案仿佛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之门”。
  5.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
  B.绘声绘色
  C.形销骨立
  D.精美绝伦
  探寻三
  乐享“数码”世界
  ①一声科技滑音,闪烁的取景框消失,面前出现了蓝色网格连通,交接点被点亮,千年前的玻璃瓶在眼前旋转。音乐响起,浑厚的和音从双耳后侧传来。“玻璃瓶是汉代盛香料的器皿,1987年出土于洛阳机车厂。玻璃表面有一层银白色,呈现出与玻璃相一致的平行波纹,流光溢彩,如宇宙之浩瀚……”这是洛阳博物馆的AR实景导览。
  ②艺术家们给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带来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为参观者开启了全新的跨时空的对话。而今,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