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80字。
记叙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查题材篇目:
有革命文化类(23年河南《老兵和军马》、23年内蒙古通辽《寻找最后的红色娘子军》),传统文化类(23年山东临沂《接过铜旋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23年四川成都《皮鞋》),五育并举类(23年湖北宜昌《与美邂逅》),游记散文类(23年浙江台州《贺兰山凝眸》)等。
三、高频考点:
1.内容概括 2.原因分析 3.主旨概括 4.梳理文章思路
5.语言赏析 6.题目理解 7.句子段落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内容概括
1.常考题型:
①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②本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③请将文章的相关情节补充完整。
2.解题技巧:
标题扩展法:有些标题点明了主要事件,将标题适当扩展补充即可。
串联要素法:找出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需要删减整合,一般保留“人物+事件”。
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合总领句、总结句等。
合并段意法:概括出每段的大意,将各段段意进行整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原因分析
1.常见题型:
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题,根据题干中“为什么”“原因”等表述,圈出“结果”,围绕结果找原因。
第二步:看题干是否点明具体段落,如果点明段落,直接定位找到相关内容;如果未点明,先在文中找出题干中的“结果”句,联系上下文,结合分值推断答案要点个数,从文中勾画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主旨概括
1.常考题型:
①《植树的牧羊人》课后题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参考文字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