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29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范畴,而闻一多的色彩观主要源自西方绘画。虽然闻一多最终是以诗人的形象为我们所熟知,可他一只手泼着油彩,一只手流着诗句的创作生涯,势必让我们去关注绘画对他的诗歌的影响。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注色彩对其诗的影响,因为色彩是绘画最基本的要素。
闻一多西去美国,目的是学习绘画。他以其天赋和刻苦屡受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他的画还曾参加过纽约画展并获奖。在美国学习绘画,闻一多接触的是西方绘画艺术。较之中国的山水画,他更喜欢西方的油画。对西方绘画的学习和接受,使他偏爱西方绘画的浓墨重彩,而他画笔与诗笔左右开弓的创作姿势,也使他诗笔受到画笔的影响,让他喜爱的浓郁的心之色彩也从诗笔流出,给人们留下了“紫铜色的晚霞”“棕黄色的大橡树”这样富于色彩的诗句。
不过,闻一多对浓彩的偏爱,还有一个来源似乎被学者忽略,那就是中国的帝宫和民间色彩。在中国历代宫殿中,浓丽的黄色是皇权的象征;逼人的红色透着不可一世的富贵。那些用于雕梁画栋的大绿、大蓝、大紫等等,无不显示着皇家的高贵与霸气。与之相对应,在中国最下层的民间,也对浓郁的色彩有所偏爱。老百姓虽少有冒犯那至尊的黄色,可他们却期盼富贵荣华,期盼皇宫里的大红大绿。这些大红大绿,也因了老百姓的喜爱而具有了乡土气息,成为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这些地道的中国式色彩,闻一多不只是熟悉,而且与生俱来,根深蒂固。出身于湖北浠水乡下的他,对于民间色彩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后来他进京求学,在清华园里,皇城根下,又与帝京的富丽华彩朝夕相对。中华民族的色彩浸润着他,与他自己浓烈的性格水乳交融。因此,当他接触西方绘画,接受浓烈的油画色彩时,他并不感到突兀,因为他把西方的色彩与东方的色彩相融合了。而当我们读到他色彩斑斓的诗,也并不感到陌生,并不感到与中国的传统格格不入。
(摘编自周彦《中西合璧的宁馨儿——闻一多诗歌色彩论》)
材料二:
系统而严格的绘画训练磨炼了闻一多的色彩美感,他时常徜徉在“色彩的绘画和色彩的诗篇之间”,有意识地把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带入了诗歌创作。印象派画家认为“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同一景物会呈现出不同颜色。深受印象派思维影响的闻一多,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他总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慧眼去感受色彩本身所特有的逻辑,去捕捉瞬息变化间独特的色彩感觉,并在诗歌创作中做到了很好的融合。《秋色》一诗就是印象派色彩理论与诗歌融合极其精彩的文本。在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以其诗人的形象为我们所熟知,可他特殊的创作生涯,却让我们不得不去关注色彩对其作品的影响。
B.闻一多因其出身以及求学经历,对中国式的色彩极其熟悉,这些民族色彩又与他自己浓烈的性格水乳交融。
C.闻一多总通过自己独特的慧眼去感受色彩的逻辑,将瞬息变化间独特的色彩感觉体现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
D.闻一多将绘画中色彩的意蕴引入诗歌,诗句中令人耳目一新的缤纷色彩让人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美好和庄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屡受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还曾参加画展并获奖,这与他偏爱西方绘画的浓墨重彩分不开。
B.闻一多那些色彩斑斓的诗句体现出对东西方色彩的融合,也能够推知其对东西方绘画的技法同样擅长。
C.闻一多在《秋色》诗中通过双眼和内心的“感受”去把握和表现色彩,表明印象派画家对他有重要影响。
D.闻一多的众多诗作具有不同的色彩,并且表现出生命的意识,这种艺术特点可以看作对印象派的反叛。
3.下面的诗句,最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三段论据的一项是( )
A.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
B.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发现》)
C.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死水》)
D.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止影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致云雀》)
4.闻一多去美国学习绘画的经历对其诗歌创作有何意义?请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
5.学校团委将举办“不负青春年华,实现人生价值”主题演讲活动,你作为参赛者从闻一多的人生经历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