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820字。
专题03 预热组合小卷(散文阅读+古诗阅读)
内容早知道
☛练•题型考点 散文阅读2道36分,古诗阅读5道45分
☛备•解题技法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诵•母题范文 作文母题——精神之光
评卷人 得分
一、散文阅读(共2道大题,8小题,限时36分钟,满分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豆至简
宋扬
我幽暗而冷寒的旧日生活曾被一粒粒黄灿的豆子照上一抹暖光。我们宋家坝人说的豆子,只指大豆。那些年,肚里荤腥少,乡亲们对稻谷、红薯、玉米的需求量大,豆子产量低,又不当顿,只能在稻田边的田埂侧或玉米地的边边角角见缝插针零星点上一些。
稻谷渐黄时,豆荚慢慢鼓起来。此时的豆子,清嫩之豆香气最为浓郁,用来烧猪肉、烧鸡最合适不过了。第一批青豆上市,价钱都快赶上猪肉了。我家自是舍不得轻易吃青豆的,母亲把青豆一粒粒剥下来,背到镇上卖。母亲也兼卖其它蔬菜——茄子、生姜、黄瓜、南瓜……她心疼我和妹妹正在长身体,卖掉青豆,有时也割回两斤猪肉。如果恰逢雨天,青豆没卖完,我和妹妹就也能吃上心心念念的青豆烧肉了。
秋风吹,百草黄,豆叶渐枯,一粒粒饱满的豆荚只等时间赋予它们深沉,赋予它们金黄。找个晴朗的日子,母亲把豆稞从田埂里一窝一窝拔起来,背回家,让它们平躺在院坝里晒太阳。连续几个响日头,豆子在豆荚里收缩变小,一翻,能听到豆子在滚动,哗哗响。有的豆荚已被晒开口。啪嗒啪嗒,连枷声起,无数豆粒在空中飞舞,它们终于见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抹秋阳……
母亲把晒干的豆子装了小半蛇皮口袋,小心埋进谷堆中,她要用谷子的干燥保障豆子不回潮,不被虫蛀。这些豆子,将在腊月二十八九派上大用场。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八的晚上,母亲从谷堆里刨出那小半袋豆子,挑出两碗留作种子;剩下的,洗干净了,通通倒进大盆里,泡上清水。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几家共同出钱找老石匠,他凿的大磨盘放在表婶家的屋檐下——只有她家的房子是宽屋檐,下雨也淋不着。大家端着头晚泡好的豆子,挑着一副准备装豆浆的空桶。往磨盘心添豆子,豆多豆少、水多水少,全靠经验,还得手快——这样危险且精细的活儿,自然只能交给心灵手巧的女人们。磨盘“嘎吱嘎吱”的单调韵律中掺着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小孩子们在磨盘旁的院坝里玩弹珠,打纸烟盒,真真假假地干仗……直到所有豆子都推完了,各自回家去。
豆浆挑回家,用纱布滤掉豆渣,立即上灶煮。父亲一将浆水烧开,母亲就舀出两大碗,兑上过年才买一些的白砂糖,招呼我和妹妹赶紧热热地喝下。多年后的今天,豆浆早已是最稀松平常的早餐之一,但我固执地以为后来喝过的所有豆浆远不及那些年母亲做的豆浆的万分之一,大概是因为那豆浆里有母爱的滋味,有乡亲们的欢声笑语,有时光远去的背影,还有那些涩滞生活中的点滴光泽。
豆浆不再翻滚时,父亲减去了灶膛里多余的柴禾,母亲开始往锅中均匀抖洒石膏水。不一会儿,锅中那一汪原本黄白的豆浆慢慢变得淡绿清澈了,松松散散的豆花也魔术般沉淀析出。母亲轻轻舀出一小盆白玉般的豆花。此时,柔弱的浆水,已经站立成挺拔的姿态。这座白玉一样的小山,就是我们的午饭。母亲双手捧起一个筲箕,在锅中反反复复不轻不重地按压,压实了,抄起菜刀横平竖直走几刀,那些豆花儿又蜕变成一方方豆腐。父亲早已准备好一块新抹布,摊在大筲箕中。母亲捞出豆腐块儿,把它们逐一平铺在抹布上,那一方方“白玉”似乎瞬间明亮了四壁黢黑的厨房。
豆浆和豆花儿都只是“一顿鲜”,豆腐才是老家餐桌上经久抵事儿的。豆腐切片,菜籽油烧烫,煎成“两面黄”,能放十天半月不坏,做蒜苗回锅肉时放上几片,若绿锦上添金花。豆腐不煎,哪怕只是与白菜一道做成素汤,也一清二白。豆腐也舍不得全吃完,父亲还要留下一些做红豆腐。把大块的豆腐改刀,铺在洗净晒干的稻草上,再盖上一床厚棉絮,不出几天,毛茸茸的白絮便爬满了整个豆腐。父亲用筷子小心夬起霉豆腐,先过白酒,然后放进调配了盐巴、花椒面、辣椒粉的盆里轻轻滚几圈,一块乳白的霉豆腐就成了红豆腐。装坛,掺入熟菜籽油,密封好,等过年的腊肉吃尽,蔬菜也青黄不接时才取出一两块,闻着臭臭的,一筷头进嘴,却奇香无比。如果保存得当,一坛红豆腐能紧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年在宋家坝那里,因为吃的肉少,填饱肚皮更重要,所以乡亲们都种稻谷、红薯之类,只有母亲种了些大豆。
B.从青嫩的青豆,到金黄深沉的干豆,从豆浆、豆花到豆腐,对于“我”来说,还是美味的青豆烧肉最让人留恋。
C.乡亲们出钱找石匠磨豆腐,往磨盘添豆加水,而大人们的忙碌凸显出小孩子在一旁游戏打闹的无聊和无所事事。
D.文中让太阳晒干豆荚,豆子藏在谷物中防潮防虫,磨豆浆时危险又精细,写出了生活的琐碎和蕴藏其中的智慧。
2.关于文中做红豆腐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豆腐的做法多种多样,可切片油煎,可做素汤,还能做成可保存的红豆腐。
B.制作红豆腐的程序比较繁琐,文章细致写来,充满了温暖的“烟火”气息。
C.这个段落紧承磨豆浆、煮豆花,以红豆腐凸显生活的艰辛不易和寂寥寡淡。
D.这段文字弥漫着声、色、滋味,营造出记忆中故乡亲情旧事那独特的气息。
3.文中倒数第二段为什么又写到老磨盘?(6分)
4.如何理解开篇的“我幽暗而冷寒的旧日生活曾被一粒粒黄灿的豆子照上一抹暖光”?(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脉络
钟兆云
时序更替,一年四季中,秋天的步履最是轻盈。没有如麻的雨脚,没有暴跳的沙尘,没有繁弦急管般的电闪雷鸣,连昼伏夜行的桂轮也温柔体贴。秋天君临时也最是兼容并包,可以雁字横秋,可以天地一沙鸥,任万物竞相起舞,齐飞共长,和气致祥;由山川草木接踵染色,无争先恐后之状,无添足插队之扰,倚红偎翠,各领风骚;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扑鼻的稻香里品盈枝硕果、菊黄蟹肥。成为主角的秋天最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喜不悲,不焦不躁,不温不火,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