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61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典是思想与意义的渊薮
经典,用卡尔维诺的话说,“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当然,这也需要读者是一个有思想、有发现能力的人。任何经典,总是活在当下,总是与一切时代同在,回答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个真正有思想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人来说,所有的经典都是他那个时代的经典。只有思维能力孱弱、缺乏足够想象力的人,才会把《论语》或《史记》看作是过去时代的书。也没有任何一个好学深思者,会认为《荷马史诗》表达的只是虚构的希腊神话,而不是复杂的人类经验。
经典与一般著作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们不是单纯的书,而是人类经验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与人类一起生活、成长;另一方面,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人类每次总是带着新的经验和新的思想去阅读经典,经典也因而每次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和广度,这也就是为什么释义学必然是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论。经典是意义的渊薮,是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朱熹倾几十年之力于《四书集注》,原因即在于此。经典是无法一览无余的,它随着我们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以及我们的问题意识的提高而愈益精深博大,不可方物。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根据柯林武德在其自传中提出的问题逻辑,论述了他自己的释义学的问答逻辑的思想。大意是柯林武德认为,理解一个文本首先要理解它所要回答的问题;而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文本的首要前提是我们先向它提出问题,然后将文本视为对我们问题的回答。“因为提出问题,就是打开了意义的各种可能性,因而就让有意义的东西进入自己的意见中。”文本的意义是无穷尽的,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文本因而获得新的意义。这样的问答逻辑主观主义的意味是很明显的,它强调的是读者的主动性,文本似乎只能通过被动回答读者或解释者所提的问题,来产生它的意义,却没有看到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对读者的引导作用。读者不可能随便提问,问题也不可能不围绕着文本提出。作为经典的文本更是对读者有重要的引领之功,它们会将读者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问题领域和意义领域。即使是对经典提出批判性问题的读者,也必须首先理解了文本的特殊意义。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关问题。
任何对经典的注释、评论、诠释都无法替代对经典本身的研读。众多关于经典的二手著作与经典本身相比只有次要的意义,也证明经典本身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是决定性的。经典本身是泉眼,由种种解释得来的意义只是从中产生的泉水。泉眼及其生长机制产生了泉水,而不是一代又一代的诠释造成了泉眼,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此外,诠释不总是合理的,但不合理的诠释丝毫不会影响经典本身的地位。经典存在于解释之中,但解释并不等于经典。任何诠释和阐释都是在经典本身的问题刺激下产生的,在此意义上,单纯的注释还算不上完全意义的阐释。但这不等于我们为了要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去读经典。阅读经典应该本身就是目的,我们不能将经典作为一个需要我们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来对待,而应该将阅读经典作为丰富我们思想和经验的必由途径,作为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对待,使之最终融入我们的生命和生活。西人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即有此意义在。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也说明古人皓首穷经,首先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是以其本身为目的。“穷经”(阅读经典)为了求道,生命通过得道而完善、丰富和提高,进而融入宇宙万化,与天地参。经典之所以能融入我们的生命,构成生命经验的内在骨骼,是因为真正的经典不管主题内容为何,总是与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有关,构成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卡尔维诺甚至说,经典是“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也是这个意思。经典涉及人类终极关怀的基本问题,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经典也。
(摘编自张汝伦《阅读经典的意义》)
材料二:
如何阅读经典
首先,我觉得阅读经典一定要有敬畏心。经典是由少数不世出(不是每代都有)的天才创造的文明的大经大法,它们实际上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基本原则和人类思想情感的基本特征。它们体现了人类最可宝贵的智慧、追求、理想和热情,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没有敬畏之心,我们就无法真正从中学到经典所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有人认为《论语》《史记》是过去时代的书,《荷马史诗》是虚构的希腊神话,但对真正的读者而言,这些书中都包含着复杂的人类经验。
B.柯林武德认为首先要理解文本所要回答的问题而伽达默尔认为是读者先向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文本再作出回答,作者不认同两者的观点。
C.根据材料一,阅读经典能丰富我们的思想和经验,让生命得到完善、丰富和提高,阅读经典本身就是目的,而非首先以任何具体的实用目的为目的。
D.根据材料二,阅读经典的目的是求道,需要我们从内容到形式去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经典的大道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是意义和思想的源泉,能回答任何时代的读者提出来的问题,所以朱熹和当代的我们读《四书》一定都能获得所需要的答案。
B.读者首先要理解经典文本的特殊意义,例如一个对《庄子》毫无理解的人,是不可能对《庄子》的“适性逍遥”思想提出批判性意见的。
C.我们不能将经典作为一个需要我们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来对待,是因为经典阅读对读者而言存在障碍,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很多人力不能及。
D.经典体现了人类最可宝贵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对经典作品表示不喜欢、不认同,那他是非常荒谬的,也根本无法进入经典的精神世界。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统观两则材料,条理清晰,按照经典是什么,为什么要读经典和如何阅读经典的思路展开论述。
B.材料一第二段主要采用比较论证和例证法,鲜明有力地阐释了经典的特点。
C.材料一第四段引用《论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证明阅读经典首先要培养对经典的兴趣。
D.材料二第一段指出现代人在对待经典上的一些弊病,体现论说文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关照。
4.请简要赏析材料一画线部分中“泉眼”和“泉水”的表达效果。
5.《红楼梦》是高中阶段的必读书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力作,《红楼梦》阅读值得持续进行。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高中生该如何阅读《红楼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威克菲尔德
[美]霍桑
①记得哪份旧杂志还是报纸上登过一篇故事,据说是真人真事。说是有个男人——姑且称他戚克菲尔德吧——离家出走许多年。此事纵然算不上最恶劣的,也算得上记录在案的最离奇的丈夫失职事例了。并且,在人类一切怪行中也堪称了不起的任性举动。这对夫妇住在伦敦,丈夫借口出门旅行,在离家很近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