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18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考虑一下社会结构的格局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形成的波纹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在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在周围画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也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一旦明白这个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就可以明白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私的问题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而言,五服[注]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注】五服: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至自身五代。
1.下列对“差序格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种现象反映出“私”的问题,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包括一家三口,大到包括所有亲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一圈一圈推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D.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这个团体界限分明,就家族关系来说,与自身的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社会团体格局意识很强,他们对谁是团体内外的人,分得很清楚,所以西方孩子成年后住在家里给父母交膳宿费是正常的。
B.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人是西方人,你很容易知道客人数目;如果这个人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C.差序格局是对中国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文化特点的高度概括,它的关系范畴一方面包括血缘关系,有时还包括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
D.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为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当资源稀缺时,和自己关系越近的个人,就能得到越多的资源。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B.井水河水两相分,凡事讲理不讲亲。
C.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D.表亲三千里,堂亲五百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