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251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明威的作品善于运用“冰山理论”,以简约传神的文字给读者呈现那浮于水面的“八分之一”,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力,进一步开发那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
  从创作形式上看,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较为相似,创作过程中只需要使用一些点墨,便能够描绘出宏伟壮观的山河美景。他作品中的很多句子都采用“名词+动词”的结构,偶尔采用长句,也只是简单的衔接,而且形容词、副词的出现频率较低,力图呈现一种更为清晰、直观的艺术效果。
  在景色描写方面,“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外部景色暗示人物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或者营造相应的氛围。《永别了,武器》开篇以一段简洁的描述风景的文字,呈现村庄空荡寂寥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厄运来临前的征兆,进而联想到悲惨结局。同时,该作品中关于天气的描写也独具特色,故事的主题被雨贯穿,使读者难以忘记“雨”这一意象,为读者建立灾难与雨的联想。
  在很多对话场景下,海明威并未过多描写主人公的行为、情绪等,只是描写了简单的对白陈述,作者完全让位给人物,不介入或较少介入,尽可能地不留下讲述的痕迹,给读者一种好像只存在故事中的人物而不存在讲述者的感觉,让读者和所描述的对象距离极短,也自然为读者留下八分之七的想象空间。譬如老人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却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这其中的感情必然是五味杂陈的。但海明威并没有过多地煽动读者的情绪,而是用一种近乎抑制的方式抒发情感。在他与男孩的对话中,读者能通过语调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在对话留下的空白中发挥想象,调动理解能力参与其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此外,海明威还充分意识到感情的微妙复杂和不可捉摸,于是便“曲线救国”,“立象以尽意”,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弥补语言之缺陷。如《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雪与豹、《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与鲨鱼等,均是其作品中十分常见的象征事物,深入阅读便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这些创作手法均为读者预留充足的想象、联想空间,也是“冰山理论”在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体现。海明威作品中借助象征形象所表达的寓意,并非单一、零星地出现在某些情节中,而是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全程,通过对各类形象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海明威对“冰山理论”的灵活运用。
  (摘编自王静姝《海明威作品中对“冰山理论”的运用》)
  材料二:
  《红楼梦》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诗谶”类型,即所谓的“冰山一角”的引诗法。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一文中说:“冰山之所以雄伟壮阔,就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浮在水面,八分之七沉在水底。”他以此作为小说创作追求简约却涵蕴深厚的原则。曹雪芹所创造的诗谶手法,不仅与海明威“冰山一角”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形式上甚至更为切合。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占花名签时所用的签诗,就是“冰山一角”式的引诗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冰山理论”这一艺术创作论,虽然其行文风格力求简约,字里行间却透露着深刻的意蕴。
  B. 海明威的作品很多句子采用“名词+动词”结构,长句较少,且形容词、副词出现频率低,营造出更直观的艺术效果。
  C. 第六十三回众人占花名签时,引用的诗句可看作“冰山一角”,这句诗的复杂内涵及关涉的人物命运即“冰山主体”。
  D. 《红楼梦》创造的引诗法把引文的艺术发挥到最高的复杂度,与海明威“冰山理论”中的创作原则有
  异曲同工之妙。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较为相似,二者都追求用更少的元素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B. 《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作品运用“冰山理论”,为读者预留充足的想象和联想空间,让读者参与到作品意义的构建中。
  C. 材料二语言富有特色,如使用“量身订制”“脱颖而出”“堂而皇之”“幽居”“激荡”“拦颈”等词语,生动形象,使说理深入浅出。
  D. 群芳夜宴中众人所用签诗是从完整的诗篇中节录出来的,而其他诗句断片被摒弃于引号之外,故而成为深藏不露的美学存在。
  3. 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出自宝钗花名签“冰山主体”部分的一项是(   )
  A.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B.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C.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D.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冰山理论”,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5. 简要分析以下文字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文字摘编自孙犁《荷花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过了两天,几个女人偷偷划船去寻丈夫却遇到了鬼子,“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强调简约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蕴。通过对比《红楼梦》的引诗法,展示了中西方文学在隐喻和象征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和象征性意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而《红楼梦》则通过诗谶手法,揭示人物命运的深层含义。两者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解读空间,体现了文学创作的深邃与多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这句诗的复杂内涵及关涉的人物命运即‘冰山主体’”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虽然只镌着一句签诗,但该句诗都是从完整的诗篇中节录出来的,那完整的诗篇才是隐喻签主命运的真正线索所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阳光明媚,而水面下的冰山主体则冰冷漆黑。引文的艺术被发挥到最高的复杂度,表面上是就所引之文直接取义,真正的实质意涵却系于其他未引的部分”可知,所谓的“冰山主体”并不是指这句诗本身的复杂内涵,而是指未被直接引用的完整诗篇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因此,诗句的复杂内涵和人物命运的暗示是“冰山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冰山主体”本身。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狼①
  阎连科
  先爷喝了一肚子水,饥饿和口渴都被那泉水压下去,他想我只要立在这沟的脖子里,挺着不要倒下去,也许我就能活着走出这条沟。太阳最后收尽了它的余红。黄昏如期而至,沟中的天色和这群黄狼的身子一模一样。静寂在黄昏中发出细微的响动,开始从沟壑的上空降下来。
  先爷立在那儿如同栽在那儿的一棵树。
  狼群中绿荧荧的一片目光,圆珠子样悬在半空里。死寂像黑的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