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850字。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在形式(辞章)上如何漂亮,也决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
  但是,好的内容要求有好的形式,拙劣的辞章必然使内容受到损害。以为形式不需要讲究,形式好不好无关紧要,是不对的。
  我们所说的辞章涉及语言、章法和风格等方面。一个作者力求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法和章法,目的是为了运用自如,能够把内容传达得准确而生动。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对文章形式的基本的要求,用词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在准确之外,还要求文章写得生动。在辞章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近,所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严肃地对待文章的内容的人,一定也在文章的形式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
  也许有人要担心,用心追求文章形式的完美,会不会犯形式主义的错误,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形式主义是用形式方面的追求来掩盖内容的空虚和谬误,形式主义者并不是为了准确地、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讲究形式的人。
  我们提倡写文章注意修辞,当然是从切合内容的需要出发。如果作者本没有什么新颗独创之见,却勉强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来等着读者喝彩,那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同形式服从内容的要求相违背,是我们所不取的。
  事实上,辞章问题虽然是个形式问题,却不只是单纯的技巧,而是同作者的思想作风有密切关系的,语言的丰富多采,往往就是思想的丰富多采的反映,一个思想僵化、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写得出生动活泼,严密周到的文章来,因此,不从训练自己的思想着手来加强辞章修养,将很难有大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严格地要求自己,尽最大的努力使文章形式做到准确而优美,那也会有助于我们头脑日趋精密和活泼。
  有人认为,文章以朴素为贵,只要能把一个意思讲得清楚明白就行了,不必费气力去打扮。对这种意见要分析一下。如果是说文章的修辞应当先求准确,应当恰如其分,不要矫揉造作,以辞害意,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如果以为随随便便写下去就叫做朴素,实际上使朴素变成了简陋和寒伧,那是我们所反对的。真正的朴素的风格并不是不费气力就能达到的。
  当一个人长期运用文字工具到十分纯熟的程度之后,他在用词造句布局等方面就有自己一套特殊的习惯,这种表现方式上的独特性,是形成文章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好文章朴素,有的好文章色彩绚烂;有的文章以含蓄取胜,有的文章淋漓尽致。同是向反动派作斗争的文章,鲁迅的风格和闻一多的风格就很不一样。在我们的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百花齐放。
  要把文字工具掌握得熟练,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学习。毛泽东同志说过,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语言,要下苦功学,要学人民的语言,学外国的语言,学古人的语言,从这些语言中吸取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为了能把文章写好,就应当这样地努力。
  (摘自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第三部分“要有好的形式”)
  材料二:
  我们对理论语言的要求,应该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严肃与活泼的统一,真与美的统一。理论语言的完美,风格的显露,主要就决定于这种统一达到怎样的高度。
  我们看到,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理论家,没有不注重这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篇文章不管形式有多么漂亮,只要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就不是好文章。
  B.一个作者要想把内容传达得准确而生动,就要力求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法和章法。
  C.材料二中的两处“这种统一”都指“抽象与具体”“严肃与活泼”“真与美”等三种统一。   
  D.材料二第二段“语言形式”与材料一第三段“文章形式”中的“形式”语意内涵相一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只要是为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不管采用何种语言形式,一般不会犯形式主义错误。
  B.写作文时引用的警句、格言要与文章的观点相切合,否则就容易违背形式服从内容的要求。
  C.如果一个人思想丰富多彩,那么他写文章就不会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
  D.理论著作要讲究思想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形式的艺术性,如此才易赢得人们的敬服与喜爱。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强调文章要有好的形式的立论前提是文章必须要有好的内容。
  B.材料一第八段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批驳了文章要朴素无需打扮的认识。
  C.两则材料中引用的李卜克内西的话都说明马克思是讲究语言形式的人。
  D.材料二运用例证法,以孔子、老子、马克思等人的典型事迹论证观点。
  4.材料二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并说明其论证效果。(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印度洋上的秋思
  徐志摩
  昨夜中秋。①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艄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来,低压的云夹着迷朦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氛,在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