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680字。
山东省百师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出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到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其素质。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破土发芽了。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即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节选自周国平《论读书》)
材料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强调了人应该要爱读书、好读书。
B.周国平很重视阅读经典的方法,赞赏随手翻翻,点石成金,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
C.“读书”与天性及经验有密切的关系,读书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又可以弥补读书的不足。
D.透过对待读书的态度可以去了解一个人,如无知的人羡慕读书的人,明智之士常常学以致用。
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 )
A.材料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读书、读好书对人的影响。
B.材料一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意在说明读书内容跟人的精神品级绝对有关联。
C.材料二从读书的意义、策略、功用等方面层层分析,逻辑严密,体现了很强的论辩力。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分析形象、生动、具体,使语言饶有趣味。
3.下列不能用来论证人要“好读书”的一项是( )
A.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C.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在梧州看水
黄咏梅
地处桂江和浔江交汇处的梧州城,傍山依水。两江交汇,相互依偎,难分难舍,直到逐渐融为一体,汇成一条颜色介于黄绿之间的西江。
水是梧州人的另一种血脉。水路,从梧州的历史上看来,等同于财路、生活之路。水路的发达,成就了梧州自古以来的百年商埠。梧州人还喜欢到江中游泳,到江边看看水、吹吹风,跟遇见的熟人聊聊天,就像走亲访友一样平常。喜欢看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