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96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用蓝色或黑色笔填在答题纸上,铅笔作答无效。
  2.请仔细审题,细心规范答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1分,共5分)
  1. 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决别    超今冠古    无的放矢    孱(càn)头    自诩(yǔ)
  B. 遨游    金碧辉煌    故弄玄虚    檄(xí)文    挟(xié)持
  C. 笃实    残羹冷灸    如椽大笔    亲昵(nì)    造诣(zhǐ)
  D. 国萃    冠冕堂皇    格物致知    澹澹(dàn)    潜(qiǎn)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决别” “决”应为“诀”;“自诩”的“诩”应读作“xǔ”。
  C.“残羹冷灸”的“灸”应为“炙”;“造诣”的“诣”应读作“yì”。
  D.“国萃”的“萃”应为“粹”;“潜伏”的“潜”应读作“qián”。
  故选B。
  2. 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形式,具有文学性、真实性等特征。
  B. 荀子是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人性本恶,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主张见于《荀子》一书。
  C.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领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效法先秦两汉的散文,以弘扬儒学。
  D. 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壬戌”为干支纪年,“既望”指农历十六,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日称“望”,最后一天称“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其领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效法先秦两汉的散文,以弘扬儒学”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效法先秦两汉散文,以反对骈文,并弘扬儒学,但他并未领导“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元稹发起的诗歌改革运动,主张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宗旨。
  故选C。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其身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而不知其所止    登高而招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之既白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舞幽壑之潜蛟    ③泣孤舟之嫠妇    ④西望夏口
  ⑤上食埃土    ⑥顺流而东也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耻学于师
  A. ①⑧/②③⑦/④⑤⑥/ B. ①⑦⑧/②③/④⑤/⑥
  C.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 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5. 下列句子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客有吹洞箫者 B. 不拘于时 C. 句读之不知 D.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彼此天天见面,社会学上称之为“面对面的社群”。在这“社群”里人们甚至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A】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熟悉的人不必通名报姓,足声、声气、甚至气味,都足够“报名”。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起因是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B】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可以面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