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769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史料的搜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认识史料的能力。
很多史料的价值不是完全可以从正面看得出来的,在它们的反面或侧面,往往蕴藏着重要的历史内容,我们若是把这类史料放弃了,那便是重大的损失。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三十六年,东郡人刻石云:“始皇帝死而地分。”这条史料的正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但在其反面,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于专制暴君的痛恨达到了“恶之欲其死”的程度,同时也表达了当时的贫苦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又如其中记始皇派徐福等入海求蓬莱仙药事,这在表面看来,不过是迷信的记录;而在另一面,却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发展,已经在开始寻求海外市场。
还有一种史料,个别看来没有什么意义;要综合起来,才能显出更大的价值。例如黄河决口,历代史籍皆有记录。这些记录单个去看,只是报告某年某月黄河在某处决口的片断史实。近人张了且氏著《历代黄河在豫泛滥纪要》一文,把这一类的史料依其先后类列起来。于是,这种综合了的史料所表示的便不只是片断的时事报告,而是历代黄河决口的次数:计西汉1次,东汉1次,魏1次,晋1次,唐12次,五代12次,宋(金)71次,元61次,明121次,清73次,共泛滥360次。从这种数字的排列,我们就可以对于黄河的泛滥得到一个总体的认识,。
又如《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平帝元始二年时,中国的人口总数为12233062户,59594978口。这个笼统的数字,实在没有很多的意义,但是我们若把当时各国的人口分别观察,则知当时的人口大半集中于黄河流域,而尤以今日山东、河南接壤之处,最为密集。当时在司隶校尉之外,全国分为十三部,而司隶校尉及豫、冀、兖、青、徐五部,占地不过八分之一,而人口则占全国总数百分之六十八以上。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在西汉时,中国的经济中心是在黄河流域,而长江流域仍然是地广人稀。
还是以人口数字为例。如《通典》中记载,三国时人口数为1473423户,7672881口。单从这个史料本身看来,不过是三国人口总数的记录。但是,我们若把这个数字与东汉桓帝时的人口数字(10677960户,56486856口)作比较,则两种数字相减之差,就显出了另一新的历史内容,即三国时人口较之东汉末叶的人口,已经减少了十分之九;而其减少的绝对数量,则将近五千万人。这一巨大的人口减少的数字,就表明了东汉末年大混战、大饥馑、大疠疫、大流亡所加于社会的破坏之重。
假如我们用这样一些方法去认识史料,则许多枯燥无味的数字、平凡无奇的记载会变成极有价值的史料。
(取材于翦伯赞《史料与史学》)
1.认识“东郡人刻石”所示史料时,文中没有涉及的一项是( )
A.挖掘史料的隐含信息 B.关注史料的历史环境
C.兼顾史料的不同方面 D.结合史料的数据背景
2.下列填入第三段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黄河在豫的泛滥现象其实是自古有之。
B.即唐代以前的黄河治理工作做得比较好。
C.即自五代以后黄河在豫的泛滥渐趋频繁。
D.即明代时期黄河在豫的泛滥灾情最严重。
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认识方法的改善,有利于充分挖掘一些史料的价值。
B.史料的反面信息通常都比正面信息更具有研究价值。
C.只要对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就能挖掘出巨大的价值。
D.所有的数据史料中都暗含着有价值的重要历史信息。
二、语言文字运用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A.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B.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C.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节选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文章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
B.《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文中庄子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C.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复活》,其中探讨了人的精神的“复活”。法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刻画了老渔夫圣地亚哥这一“硬汉”。
D.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写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的“成长”。哥伦比亚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虚构了小村镇“马孔多”。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