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66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蜜蜂的寓言》的作者已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有感情和同情心的生物。他以平淡和细致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事例:一个被囚禁的人看见一头猛兽从一个母亲的怀抱里抢走了她的孩子,用尖锐的牙齿咬孩子的肢体,用爪子掏取他还在跳动的内脏。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从而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它使我们在看见别人受难时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身强力壮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而采用“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这样一句出自善良天性的格言,尽管这句格言没有前一句格言完善,但也许更有用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应当在高深的理论中而应当在这种自然的感情中去寻找人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熏陶也不愿意做恶事的原因。
  (摘编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材料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并,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怜悯心往往先于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产生,所以能克制人们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个人幸福而损害他人。
  B.卢梭认为怜悯心能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这也是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熏陶的野蛮人也不愿作恶的原因。
  C.孟子认为政治情感与自然情感两者本质上是同构的,而后者往往就是前者在不同领域的回归、扩充与深化。
  D.在卢梭的理想政治中,比起善变、不稳定的自然情感,基于契约的理性精神,更适合作为政治制度的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梭所举孩子被猛兽抢走、伤害与孟子“孺子入井”的故事情境构造是相似的,都强化了读者对“怜悯心”的想象和体验。
  B.卢梭认为“在谋求你的利益时,要尽可能不损害他人”之所以更有用处,是因为其更强调人怜悯的善良天性而非自私自爱。
  C.孟子所谓“爱有差等”是指人的情感会由于对象不同而产生差异,将情感由家庭向外扩展“推恩”是实现“王道”的途径。
  D.在对情感和理性关系的认识上,卢梭明显受到柏拉图的影响,两人都肯定理性对于正义的价值,而否认了情感的地位。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所论孟子“恻隐之心”的政治意义的一项是(    )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4.卢梭“怜悯之心”和孟子“恻隐之心”有许多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
  5.孟子和卢梭关于恻隐(怜悯)情感的政治哲学,对于当下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依然可资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泥土中诞生
  张焕军
  我与周起翔老师相识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周老师话少,课余时间,通常一个人在美术室里摆弄泥土。
  有一年暑假,我见了他,模样又黑又瘦,高高的个头越发单薄,像是变了个人。问他是不是病了。他笑笑,轻松地说,去了一趟西藏。西藏!我感到惊诧。那时,旅行还是个新鲜事儿,去西藏更是不可想象。在我追问下,周老师讲述道——
  去西藏,一方面,是为了写生,搞美术的,不外出写生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看看在苦难面前自己的承受力。于是,我怀揣五十块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