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919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稻米根据其淀粉含量可分为粘稻与糯稻两类。糯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体现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与内涵,并对族性有一定的形塑作用。
人们根据四季代序和作物生长的自然节律与特性,形成一定的耕作方式、组织形式、合作关系,以保证粮食的收成,其中凝结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作共处之道。以此为基础,南方一些民族逐渐构建起与糯相关的文化事项,涉及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在南方部分民族深层次的文化意涵与精神气质中,都可以找到糯的身影与烙印。
数千年前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栽培稻,随着人群的迁徙与流动,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栽培稻大约在公元前350年经过朝鲜半岛或从长江下游渡海传入日本九州,之后又传入日本其他地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采集—狩猎生计,形成了日本的稻作经济和稻作文化。有学者认为,最早传入日本的水稻为“赤米”,即糯稻。糯米至今在日本仍处于祭祀米的地位,过年时以糯米制作的镜饼,是专门祭祀神灵的物品。
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稻作农业经由淮河流域、山东半岛传入朝鲜半岛,并逐渐发展为当地人主要的生计方式。尽管目前朝鲜半岛的居民不以糯米为主食,但以糯米为原料制作的食物十分常见,如年糕、糯米鸡、汤团等。年糕在朝鲜和韩国人的年节、民俗生活、祭祀活动及社交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年糕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现东南亚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水稻种植,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下游、泰国东北部地区都发现了稻作农业的考古遗存。随着中国古代百越族群和苗蛮族群的南迁,糯稻种植逐渐广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并进入东南亚,成为许多地区栽种的主要稻作品种。老挝的糯稻产量占其粮食总产量的85%,是世界上唯一以糯稻为主粮的国家。在越南等地,糯米食品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也是年节和祭祀的主要物品。
中国起源的栽培稻,在许多流入地逐渐演变成为地方品种,当地人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培育出新的品种。一些品种反向传入中国,增加了糯稻的多样性。如清代北京西郊玉泉山脚下的御稻田,曾种植过顺治年间来自朝鲜的糯性香稻;又如196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农林儒135号”,改名为“京引15”,在苏南、浙江一带推广。
可见,“糯稻文化圈”涵盖了今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许多民族,他们虽然各自生活在不同国家,有自己的社会文化体系,但在历史长河中交往交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享诸多文化元素和价值理念。
(摘编自杨筑慧《糯:民族社会文化构建与文明交流互鉴之视窗》)
材料二:
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有许多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人-稻鱼鸭-田”复合生计系统。它由人、稻、鱼、鸭、田5个要素组成。
“人”主要指百越民族后裔的7个民族以及苗瑶民族。经过千百年的相互适应和演化,“人”的生理器官与糯米的黏性达到了一种高度适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糯稻通过不同途径由中国向外传播,逐渐成为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农作物,形成了“糯稻文化圈”。
B.中国古代一些南方民族在种植糯稻的过程中构建起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影响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C.中国引进许多外国优良的糯稻品种,并在苏浙一带推广种植,解决了我国糯稻长期以来品种单一的问题。
D.“饭稻羹鱼”这种传统的生活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吃鱼问题,还能利用鱼与水稻的关系,解决部分虫害及肥料等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糯稻是东亚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的物质基础,这些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形成了文化共享的价值理念。
B.“糯稻文化圈”的人因生理的特殊性对糯米的黏性天然适应,他们如果到老挝旅游,就不会不适应当地饮食。
C.鸭子和鲤鱼均具有杂食性特点,但鸭子的放养时间比鲤鱼的放养时间晚,这是因为鸭子吃的虫类比鱼类更广。
D.“糯稻文化圈”居民多傍山而居,开垦梯田的耕种方式与“人-稻鱼鸭-田”复合生计系统的形成关系密切。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一段介绍了稻米的类别,引出“糯稻”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B.材料二只论述了人、稻、鱼、鸭、田5个要素的内涵,缺少对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论述。
C.材料一列举出许多明确的时间节点,以此来清晰地呈现栽培稻的传播、演化过程。
D.两则材料论证语言都较为通俗平易,但材料二比材料一更生动,如“偷吃”“成长”等语言。
4.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对下列图示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稻鱼鸭—田”复合生计系统的组成元素及关系图
A.人、稻、鱼、鸭、田5个组成要素相辅相成,协同进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
B.人居于系统的核心,负责水田的开垦与维护、鱼鸭的收放、糯稻的种植及收割。
C.鱼和鸭可清除虫害与杂草,可为水田提供肥料,它在系统中的价值主要是维护水田。
D.水田是系统的环境基础,森林及不利于水稻生长的生物都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均提及“糯稻文化圈”,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