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430字。
广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者,贯道之器也。”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章自古就承担着宣教明化的功能,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风无小事,它不仅是语言风格和个人喜好,更与政风、世风密切相关,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
纵观中华优秀典籍,文字简练、内容精粹是其共同特征。一部《老子》,不过五千余言,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智慧瑰宝;语录体的《论语》同样讲求文字简洁平易、思想深邃,“辞达而已矣”。其他先秦诸子的文章乃至历朝历代的经典,无一不是既有深刻的人生体验、社会观察,又能以精练语言来表达呈现的,由此方能一代代传播久远。
再看现当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文风改良的高手,重视文风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不仅高度重视文风问题,而且身体力行,他的很多作品言语精辟、思想深刻、风格明快,本身就是改进文风的典范。延安整风时,他特别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强调要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其中《反对党八股》一文列举了“八股式”文章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等八种表现与恶劣影响,至今读来仍令人深觉透彻犀利,很有现实针对性。邓小平同志也是如此,讲话写文章平白朴实、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改进文风上率先垂范,讲话、文章平实真诚而又犀利新颖,富有极强的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
遗憾的是,当前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领域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文风问题。比如,一些报刊文章文风浮躁,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穿靴戴帽,绕来绕去,洋洋洒洒数千言,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内里空”。比如,一些学者喜欢搬弄西方学术名词,故作高深,把浅显问题复杂化,用华丽、冗长的句子把文章写得晦涩难懂。这看似是文法技巧的问题,实则是文风和学风的反映,是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思考得不深入、阐释得不到位导致的。
好文章、好文风,是深刻思想内容与简练文字表达的统一,既能有内容、有见解地剖析问题,又能明快清晰地呈现出深层思考。改进文风,要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同时真正深入调查问题,客观准确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黄德宽《好文章是深刻思想与简练文字的统一》)
材料二:
文风不正,危害极大。深挖不良文风形成的根源,其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
不良文风是党性修养不高的一种表现。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抛在脑后,不是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风与政风、世风密切相关,是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
B.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他们不仅重视文风,还身体力行地践行优良文风。
C.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领域是当前文风的重灾区,阐述得不到位是其源头。
D.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文风不正的根源,改进文风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学者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思考得不深入,那么其文风也容易出问题。
B.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体现了材料二中的“短实新”文风。
C.材料二认为多写“短实新”的好文章是改进文风的关键,并对“短实新”做了说明。
D.“望闻问切”本是中医用语,材料二中用它来指领导干部要深入仔细地了解实际情况。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并就“改进文风”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B.材料一在罗列文风问题时,通过使用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表明了作者的倾向。
C.材料二在论述“改进文风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观点时分条陈述,极具条理。
D.材料二除了道理论证,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4.材料一第二段运用的例证法极具说服力,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5.从个体角度出发,要想改进文风,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游新都①的感想
袁昌英
①六年前一阵熏暖的南风,将我吹送到新都去住了几天,结果我在《现代评论》发表了一篇《游新都后的感想》。今年暑假又不知一阵什么风,把我飘送到那儿去住了两个多月。
②六年后的新都,究竟有些什么变动?旧名胜依然凄然相对着。站在台城上,面临着枯槁的玄武湖,憔悴的紫金山,我不禁怆然而泣下了。在这悠悠时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