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030字。

  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填空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春》)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小宁读史书时了解到,后唐庄宗攻灭后梁、前蜀等外敌后,逐渐疏远贤良,宠信小人。于是小宁写下批注:“如此形势,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丙
  徐中丞性廉信而绝不自矜。尝贺长至节①,天寒袭秃,按察使包括以貂假公,公披之如忘,涕唾交挥,家人耳语曰:“此包公衣也。”公大惭谢过。少顷,论公事快,挥洒如故。听讼饥,家人供角黍②,且判且啖,少顷,髭③颐④尽赤,盖误朱⑤为饴糖,笔箸交下不能复辨也。晚坐白木榻,一灯荧荧然,手披目览,虽除夕元辰勿辍。幕下客怜之,治具遨公,公猛啖,不问是何膳饮。其平素精神寤寐、偃仰硾涕,知爱民忧国,惟日不足而已。故于服食居处,人以是供,公以是受,不容心于丰,亦不容心于俭也。
  注释:①长至节:冬至。②角黍:粽子。③髭:嘴唇上边的短须。④颐:面颊。⑤朱:朱砂,用作红色颜料。
  2.甲诗的作者是。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把酒临风(     )
  A.面对                B.靠近                C.来到                D.将要
  (2)公大惭谢过(     )
  A.推辞                B.道歉                C.感谢                D.酬谢
  4.对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我)有时认为以上两种行为怪异,为什么呢?
  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C.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有什么奇怪呢?
  D.我尝试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我)有时认为以上两种行为怪异,怪异在哪里呢?
  5.下列关于甲诗与乙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都以所见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世事的多变。
  B.都通过描绘日月星辰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
  C.都通过描写想象之景实现表达情感的目的。
  D.都借描绘壮丽河山抒发了成就功名的壮志。
  6.乙文与丙文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乙文先后描写洞庭湖阴雨时的景象和晴朗时的景象(均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逐步转入议论。丙文先从“”等日常生活不同方面叙述有关徐中丞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