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40字。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天的我们,习惯了动动手指外卖送来、语音指令机器人擦地,那么,劳动是不是离我们已经远了?不是的。虽然产业结构变了,社会分工细化了,但劳动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不同时代的劳模,给了今天的我们怎样的启迪?劳动的内涵在更新,劳模的标准在“进阶”,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始终是不变的。
学习劳模,要学习他们身上闪耀的信仰光彩。“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盘点这些劳模,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全国劳模、时代楷模天津电力抢修工人张黎明,无数次沿着电力线路“溜达”,闭上眼睛能说出他负责的线路沿途有多少个高压塔、多少根电线杆。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重温他们的故事,想想这些平凡人何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心底就有“相信”,眼中便有光彩,走过风雨看到彩虹,用劳动与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摘编自智春丽《弘扬劳模精神》)
材料二:
时代不断更迭变化,劳动精神的内核却始终如一,一个“干”字便可概括。在新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巧干”,即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求创新,求突破,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苦干”和“蛮干”。
“巧干”意味着我们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了,社会分工细化了,当下需要更多的知识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提供了机会。
B.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劳模有一代劳模的事迹,劳模精神虽然随时代而更新,但都能给予我们奋进的力量。
C.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劳动精神的内核始终未变,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弘扬劳动精神,发挥劳动者的创造力。
D.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讲话,给广大劳动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成为人们奋发进取、实干圆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篇使用设问句,能够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强调今天虽然生活方式不同往昔,但同样需要劳动。
B.材料二强调,新时代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所以我们要注重劳动者的素质提升,加大对劳动者的培训力度。
C.材料三说明,从古至今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如果想在当下成就奇迹,就必须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别无他法。
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劳动,材料一和材料三侧重论述新时代劳动的特点,材料二侧重论述新时代劳动精神因时而变。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画线句论据的一项是( )
A.“金牌焊工”高凤林、“当代雷锋”郭明义靠辛勤劳动在平凡岗位成为行业翘楚。
B.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
C.张帅12岁时为了网球训练远离家乡,周明慧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了羽毛球训练。
D.袁隆平几十年潜心研究杂交水稻,侯祥麟院士说“每天只工作8小时,当不了科学家”。
(4)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劳动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智春丽认为当下劳动的“变”与“不变”。
(5)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重新认识“劳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沼泽之夜
谢志强
那天,太阳即将西沉,一个齿轮坏了。本来还要趁夜垦荒——推平沙丘,陈平让推土机手趁此歇息,他则送齿轮回团部抢修。
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我于1974年高中毕业时,陈平已参加工作,随勘测队到人迹罕至的荒原测量渠道。随后,垦荒队进场,他留下。那片荒原上,一个个沙丘像揭笼的大馒头,不远处还有海子,芦苇茂密,是野鸭的乐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