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910字。
北海市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共2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7小题。
岁末将至,新的一年钟声即将敲响,班级拟开展“青春自强立志,时代辞旧迎新”主题班会,老师邀请你加入筹备组,对班会流程内容进行策划、审核和修改。
活动一话“自强不息”,晓班会主题
【开场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奋发进取,持之以恒。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缘故,中华民族才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奋进的征程中充满希望,也充满了挑战。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
活动二讲先贤故事,品自强精神
【讲故事】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自强不息的故事。东晋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闻鸡起舞”。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断斋画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年少求学时,他每天把凝固的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伴以腌菜下饭。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他一意孤行,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孜孜不倦,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
活动三诵总结对联,抒少年之志
【结束语】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创新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墨守者。同学们,让我们心怀梦想、戒骄戒zào(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这段学习征程。最后,让我们一起齐声诵读对联,结束今天的班会!
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______传华夏。
正心,立志,______;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
1.阅读上面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精髓( ) 戒骄戒zào( )
2.解释活动一和活动三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持之以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墨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二材料中有不少成语,你审核时发现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家喻户晓 B.鲜为人知 C.一意孤行 D.孜孜不倦
4.审核组的同学发现活动一材料画线处有语病,请你指出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病因:___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持人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倡议,但其中个别词语还需斟酌。请你帮主持人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
上联: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______传华夏。
下联:正心,立志,______;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
A.伟大先贤 梦想 B.先贤故事 梦想 C.伟大先贤 逐梦 D.先贤故事 逐梦
6.班会发言环节,请你引用所学的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发表对青春的感悟。(6分)
青年的成长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要谨记苏轼《水调歌头》中“①______,②______”的人生得失与生活常态;明白刘禹锡③《______》诗中“④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道理;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感受“⑤______,⑥______”的超然于物外的博大胸怀,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
7.班会两个互动环节,请你帮助同学们一起完成。
(1)【环节一:青春的讨论】同学们就“青春的模样”进行了讨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