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大唐帝国 师生语文网[ 作者:李振民 转贴自:原 创 点击数:308 更新时间:2003-12-7 文章录入:大唐帝国 ]
【内容简介】以全新的思想体系、思维体系与语言文学体系,构建全新的中学语文体系。第一次把思想体系和思维体系从语言文学体系中分离出来,使中学语文教学真正走出盲目性、随意性、重复性的怪圈。科学解析中学语文,科学解析高考作文。(全文六部分,8500字)
一、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话题作文在铺天盖地的叫好与叫骂声中走过了艰难坎坷的五年。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找到了话题作文这个路子,但很虚缥,离现实比较远,离考生就更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走近了生活,只是仍有些宽泛,只强调了感受的角度,而没有明确具体的生活层面,更没有提示具体的生活矛盾。“诚信”就不只切近生活,而且干脆直切人性,是一个明确的道德概念。但也就仅止于概念,要让考生准确定位其与生活的联系,仍不是件容易的事。“心灵的选择”就将这一点突破了,明确提示了生活的矛盾性、人性的矛盾性。“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则把话题的核心矛盾深入到了生活的深层。
五年来,话题作文命题有这样一个明显的走向:思想方面,在不断切近生活,深入生活,对生活作深层思考;思维方面,在不断强调哲理的思辨,在一步一步走向抽象走向理性;境界方面,不只强调思想境界,而且愈来愈讲求艺术境界,讲求深层的文化内涵。
这差不多等于将2004年的高考作文明确化了。就思想内容而言,应该继续思考生活、思考人性;思考生活的矛盾性、人性的矛盾性。就思维而言,强调对生活、对人性作哲理的思辨,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境界。就文章的整体表达境界而言,又强调一种对理性的超越,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这不是废话,不是故弄玄虚,故作惊人。
从“诚信”到“心灵的选择”,再到“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思想上走近生活、深入人性的趋势,和全社会、全人类的自我反省心理相共鸣,思想散文的繁荣,以及文化散文的崛起,就是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
而且思维的纯理性化趋势与境界的超理性化趋势,也非常鲜明。“诚信”是个感性的概念,“心灵的选择”是个理性的抉择,“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更错综复杂,更要求思维的理性化。“诚信”还处在一种说教的状态,尚属传统的教化方式。“心灵的选择”,则把生活的细节展现在考生面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生活、感悟人性。“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又走出了个别、走出了特殊、走出了典型,而走近每一个考生的生活。
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的必然,一句话,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具体到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总是先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超越理性,以期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
当然,就算明年高考作文真的是这样,你也知道是这样,而且我还要告诉你明年高考作文的具体命题形式可能会是什么,你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拿一类卷,更不能保证所有事先知道这些信息的考生都能写出一类的作文。
因为我们毕竟不能确定话题的具体内容,而且即使考前幸运地猜中了话题,你自己的思想境界是不是够高,思维是不是够逻辑,艺术境界是不是纯熟,还要看你平时的训练是不是系统(包括思想、思维、境界)、扎实。如果你要背一篇别人事先写好的文章,那么事先知道的话题必须和考题相等(这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不能有半点偏差,否则你的作文与话题间至少会有若即若离的感觉。
所以,押题是徒劳的,但猜一猜还是很必要的。因为押题是一种投机行为,猜题是认识问题的一种方式或一种角度,在猜的过程中能使我们的认识更理性更深刻,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