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420字。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蜷曲/疲倦 侍奉/对峙 惆怅/膨胀 血压/血雨腥风
B.辍学/点缀 蜕变/兑换 喧嚣/渲染 平和/随声附和
C.提防/大堤 称职/称呼 气概/慷慨 沾染/拈轻怕重
D.捆扎/扎实 雾霭/和蔼 诙谐/楷书 渗透/参天大树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沙洲 狭隘 惬意 走头无路 B.怂恿 镌刻 聘任 风云变换
C.吝啬 幼稚 干躁 豁然开朗 D.鄙视 诅咒 衔接 骇人听闻
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①我们乘车沿潍河东岸的堤坝向北前行,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处荷塘。②满池的荷花竞相绽放,叶绿花红,格外美丽。③我们从不同角度拍摄图片,荷叶、荷花之美在镜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④放眼荷塘,一朵朵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间冒出,如仙女般亭亭玉立。⑤盛开的荷花,露出金黄色的花蕊和酒盅儿状的莲蓬,向着游人微笑致意,让人陶醉。
A.从汉语词性角度看,第①句中的“堤坝”是名词,“一处”是数量词。
B.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看,第②句中的“绽放”是中性词,“美丽”是褒义词。
C.第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荷叶”,喻体是“仙女”。
D.第⑤句中“向着游人微笑致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荷花”人的动作情态。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谈诗论文常常说“诗言志”“文以载道”。这里的“志”“道”包含的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厚。
B.在复排传统戏曲名篇时,我们要做到尊重经典而不能墨守成规,追求创新而不能毫无原则地颠覆篡改。
C.陈教授的发言很有影响力,其他人纷纷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主持人热情地说:“陈教授真是抛砖引玉啊!”
D.新质生产力更加依赖高素质、创新型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关键在于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例如,隋人薛道衡在《人日思归》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首诗通过鸿雁的迁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______。______。______。
①此外,在我国古代,鸿雁常被用作传递书信的使者
②这一故事使得鸿雁成为了书信的象征,广泛应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情厚谊
③在古代诗词中,鸿雁常常被用来寄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人们对远方亲友的期盼和祝愿
④《汉书·苏武传》记载了汉使者通过鸿雁传书的方式,最终使长期滞留匈奴的苏武得以获救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6.下列句子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大明湖畔,有一座超然楼,它拥有内涵深厚、特色鲜明的大量的匾额楹联。
B.我们缅怀先烈,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同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C.这次展览中,很多传统手工艺作品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令人赞叹不已。
D.该微信公众号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给基层干部提供表达心声、碰撞思想的平台。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孔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他被称为“聊斋先生”。
C.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白雪公主》《丑小鸭》等。
D.伊索是古希腊的作家,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伊索寓言》记录了众多古希腊的寓言故事。
二、名句名篇默写
8.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
诗句 出处 内容理解
①,。 《论语·为政》 辩证地阐释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