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300字,答案扫描。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节文化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文化,千百年来备受国人珍惜。古人云“欲灭其国,先毁其史”,同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最佳方式就是摧毁其原有的文化。中国之所以是中国,是因为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春节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我们可以吸纳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但决不能放弃自己的文化。
  春节文化有两大核心:一是敬祖,二是祈福。敬祖的本质是寻找情感和文化上的“锚定物”,你之所以与这群人关系亲密,与那群人关系疏离,均由“祖”这个铺定物来决定。一个民族若是失去了锚定物,就会失去发展方向,陷入痛苦和迷惘。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曾写过一本小说《》,反映美国黑人失去“祖先”的痛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也曾诞生过“寻根文学”,也是在寻找这样的锚定物。如果所微之祖是血缘上的共祖,就会产生血缘层面的认同,表现在春节习俗上,就是“走亲戚”。如果所散之祖是文化层面的祖先,就会产生文化认同,其表现就是“过大年”。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我国有56个民族,在血缘上具有多元性,在文化上具有统一性,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基础。
  春节文化的第二个核心是祈福。这里的“福”不能单纯理解为“幸福”,它指所有美好事物的集合。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是人们活着的需求,更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止步地追求美好生活,就像女娲补天、夸父迎目、嫦娥奔月一样,这是其民族性格养成的基础。
  中国人所祈之“福”,不单是一人,一家之福,还包括家国天下之福,这是中国历史上国破家亡的教训使然。儒家知识分子的谆谆教诲,让中国人很小就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进而具备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是借助迎春仅礼展开的家国教育活动。迎春礼在汉代就已成熟,《后汉书•祭祀志云:“立春之日,迎春
  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骑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汉代迎春礼是天子之礼,是由天子或天子委派的大臣主持的国家祀典。春代表着气温回升,天地万物从冰冻中苏醒过来,焕发生机,欣欣向荣。春代表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迎春,就是迎接希望,春节是中华民族迎接希望的节目。
  全球化时代,春节还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文化生态多样性。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和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达可以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集大成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发扬好春节文化,对于防范文化工业入侵,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具有战略价值。
  (摘编自彭恒礼《春节文化的当代传承》)
  材料二:
  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目,春节成为世界性节目,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也对做好春节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春节在当下的承续问题作出学理性的思考,其中如何看待春节在时代变迁中的变与不变,就是问题之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走亲戚”的春节习俗是人们对血缘上的共祖的敬仰;“过大年”则体现人们对文化层面的祖先的认同。
  B.春节文化不仅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文化,更在吸纳了其他文明成果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C.春节在农耕时代宗法家族制度下形成的始终“不变”的主题,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乃至集体无意识。
  D.人们张贴的门神、年画经历了由简陋到精美再到衰微的过程,这与社会发展同频,体现了春节习俗的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了让中国人从小就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古人在春节期间借助迎春仪礼展开家国教育活动。
  B.材料一引用后汉书•祭祀志中的记载,具体解说了汉代春节的迎春仪礼举行的时间、地点、祭祀对象和祭祀形式。
  C.中国现在已经跨越了农业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宗法家族制度也早已经消失,但这些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春节的变化。
  D.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春节习俗的内在文化意蕴,除此之外,材料二还论述了这一习俗的生活属性和文化意蕴之间的关系。
  3.下列选项,通过描写春节习俗来体现春节“祈福”主题的一项是(3分)          ( )
  A.绿浮一盏菖蒲酒,红煞两株安石榴。-樊增祥
  B.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
  C.人日已过还谷日,梅花开尽见桃花。-王渐逵
  D.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杜文澜
  4.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形成了许多诸如网购年货、云拜年、电子红包、集五福、旅游过年、电子庙会等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年俗。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新变化。(4分)答:                                                
  5.如何认识春节文化的当代价值?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浪滚滚
  张楚
  周夏庄隶属唐山市滦南县,是个典型的冀东村庄,不大,可也不小,没有山,水却不少。村东种麦子和水稻,村西种花生和玉米。冬天的凌晨,你站在村头,会看到一条浑圆的、模糊的地平线,太阳犹如鸡蛋黄一寸寸拱出天际线,灰蓝色的流霭渐散,隐约的光亮四处弥散。当太阳终于稳稳地悬浮在天空时,携着雾气凛风的朝霞瞬息便铺满麦田,万物皆披了一层暖暖的、薄薄的光。裸露着枝干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