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2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为考查平时积累,答题过程中不允许使用《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应用(28分)
学校开展主题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积累经典诗文
1. 在读书活动中,小语知道了古人讲究以诗文赠友,聊表情思。于是他想给转学到外地的朋友小文寄去一张明信片,请你帮他将明信片上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回想起我们在校园中吟诵诗文的美好时光,难以忘怀。我们读“人与自然”: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1)______”和“(2)______,洪波涌起”的壮阔之景让人赞叹。我们读“人与家国”:《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李益将崇高与悲壮化作绵绵不绝的乡愁“(3)______,(4)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着岑参对和平的渴望“(5)______,应傍战场开”。我们读“人与自我”:李商隐《夜雨寄北》,转换视角,将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6)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诸葛亮《诫子书》中学到了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7)______,(8)______。
期待再相见,共话别后情。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秋风萧瑟 ③.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④. 一夜征人尽望乡 ⑤. 遥怜故园菊 ⑥.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⑦. 静以修身 ⑧. 俭以养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萧瑟、芦管、征、遥、烛、俭”等字词容易写错。
任务二:走进名著天地
2. 设计整本书阅读探究专题的一种方法是关注书中反复出现的内容。《朝花夕拾》《西游记》中有多次“离开”的情节,或离开家乡,或离开师友……“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片段二】
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温柔)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片段一是鲁迅先生离开东京去仙台,带来了思想上的蜕变与成长。“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1)______,原因:(2)______。片段二是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唐僧,这个故事名为(3)______。与第一次离开唐僧相比,孙悟空也成长了,更重师徒之情,请从材料中例举一个细节:(4)______,性格也由任性急躁变得(5)______。
【答案】 ①. 弃医从文 ②. “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认识到重要的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所以他要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意思接近即可) ③. 三打白骨精 ④. 向师父下拜告别,止不住流泪,停留很久才离开(任一即可) ⑤. 成熟稳重(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梳理。
本题选取了《朝花夕拾》中鲁迅在仙台的经历和《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通过对比孙悟空两次离开唐僧时的不同表现以及鲁迅的选择,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的发展和成长,培养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能力。
第一、二空,鲁迅原本怀揣着救死扶伤的医学理想远赴日本求学,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然而“匿名信”事件和“看影片”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了“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深刻认识到,要拯救国家,首先要唤醒民众的意识,于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医学,转而投身文学创作,用文字作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唤醒民众觉醒。故第一空,“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弃医从文;原因是:他深刻认识到,要拯救国家,首先要唤醒民众的意识,他转而投身文学创作,用文字作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唤醒民众觉醒。
第三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行至白虎岭时,遇到了狡猾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妇人、老翁,但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然而,唐僧却不辨人妖,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写下了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第四空,材料中体现悟空逐渐成长的细节为“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可知,悟空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又软款唐僧让其受自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