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960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推崇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界的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无限丰富,而表现在诗歌中的生活确是有限的,以有限反映无限,以不全求全,这要求诗歌以少总多,言在意外。古人追求“言不尽意”,诗歌讲究化“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艺术技巧,这正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对含蓄美的艺术追求。含蓄美在诗词中的表现形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形:
  寄情于景。正如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寓在言外。”寄情于景在古代诗歌中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手法,作者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本意,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怀,表现出含蓄蕴藉美。如王昌龄《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人从夜听琵琶的角度,写征人边愁,颇为高妙。前三句都是结合着琵琶声抒写征人情怀,至于情怀怎样深,怎样浓,作者没有挑明,并在最后一句推出一个秋月当空静照长城的画面,不了了之,以蕴藉抒情,以有限表现无限,创造了一个既形象鲜明而又含蓄委婉的艺术境界。
  比兴寄托。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说,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寄托无限的感慨和杳渺的情思,从而取得含蓄蕴藉、意味悠长的审美效应。李东阳《麓堂诗话》云:“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这段话把比兴寄托的特点和作用作了具体阐述,颇为精当。
  善留空白。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看,“空白”是指在艺术表现上不说破,不填满,不质实,不胶着,有意制造艺术的虚白,从而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作者在诗歌的结构安排或意象组合中省略掉一些起交代和连接作用的陈述性成分,在似断还续中形成大量的“空白”,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空白这种艺术手段,古人或称之为“语不接而意接”,如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云:“古人文法之妙,一言以蔽之曰:语不接而意接”;或称之为“似断似续”,如贺贻孙《诗筏》云:“诗文以不断不续为主,然须于似断似续处求之”。两者的表述虽不相同,但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空白的诗学实质,即都重视激发读者在欣赏中的想象。
  旁敲侧击。即从侧面入手反映思想,从而构建一个含蓄不尽的艺术空间。诗歌当然离不开正面叙写,离不开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尤其在一些篇幅比较长的作品中,不能不使用正面叙写的笔墨。但正面叙写往往难以达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诗人往往旁敲侧击,采取侧面烘托的方法,把所要表现的内容放到“言外”去,从而收到含而不露、弦外流音的效果。
  总之,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特点,也是诗歌艺术美的体现,在诗词中的表现形态有多种情形。注重诗歌含蓄美,不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想象能力,感受诗歌的美,提高鉴赏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读者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编自葛金平《古典诗歌含蓄美的形态探析》)
  材料二:
  新诗与旧诗,是中国诗坛的两朵鲜花,两个组成部分,但两者的矛盾、争论与斗争却由来已久,令人感慨万端。自从“五四”新诗(自由体白话诗)诞生,就以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阻挡之势称雄文坛,借助新文化运动和四九年后政权扶持提倡之力,更是几乎独霸文坛,将旧诗(古体诗、格律诗、传统诗词)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因为古人追求“言不尽意”,所以表现在诗歌中的生活确是有限的,要求诗歌以少总多,言在意外。
  B.“空白”这种艺术手段,古人或称之为“语不接而意接”,或称之为“似断似续”,在似断还续中形成大量的“空白”,从而给读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
  C.自从“五四”新诗(自由体白话诗)诞生,就以一种新生事物不可阻挡之势称雄文坛,借助新文化运动和四九年后政权扶持提倡之力,独霸了文坛。
  D.当今诗坛根本找不到一个写旧诗者的身影,旧诗和新诗的待遇截然悬殊,这使得写新诗的人与写旧诗的人无法坐在一起,成为一种文坛怪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材料一中引用朱熹的言论,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
  B.虽然诗歌离不开正面叙写,但是正面叙写往往难以达到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可见侧面烘托要优于正面叙写。
  C.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当然有新旧之别,但仅是从时间、内容和形式上作出区分,而决非质量、成就的高低优劣。
  D.新诗和旧诗要相互支持配合,开展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和深度对话,在交流互渗中不断消除异点,扩大融通。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含蓄美在诗词中的表现形态”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如何促进旧诗与新诗的共同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嫦娥
  铁凝
  从现在开始后退二十年,嫦娥在离B城150公里外的西部山区种莜麦。那村子名叫小道儿,单听村名,就知道那地方有多么狭小。嫦娥是小道儿的媳妇,就在那一年,二十年前,她丈夫开拖拉机从崖上摔下来,让嫦娥成了寡妇。那时候嫦娥二十岁不到。须知寡妇嫦娥还带着一个刚满六岁的儿子,那景况,真是叫人看着难。可是,突然间,正像很多小作家喜欢描写的那样:“一个偶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