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080字。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语文学科试卷(教师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2026届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2026届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增强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所讲述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叙事特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情感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类媒体应重视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打造独特的感官盛宴; 注重共情、共动、共享,让受众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平台,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
  (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
  材料二:
  “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关于如何实现中国故事他者表述的学术命题,这一学术命题包含了“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和“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两个层面的内容。
  自然状态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他者视角下的中国故事讲述。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总是基于其本身的利益需求,用中国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新媒体融合多种媒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丰富了传播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B. 凭借有效的多元话语融通,新媒体在媒介传播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从而颠覆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支配地位。
  C. 建构视角下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更有利于让“讲述者”以他者的视角再现中国的客观现实情况。
  D. 外国导演和留学生参与到中国的实际生活中,有着亲身体验与感悟,“身体在场”式的讲述,很具有说服力。
  1.答案:B
  【解析】:“多元话语融通”不是新媒体传播的独有优势,它同时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同时,由原文中“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可知新媒体并非颠覆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支配地位,而是打破了“独享”局面。故选B。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不断促进传播技术的进步,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将中国形象传递给世界,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
  B. 根据尚克和艾贝尔森的观点,叙事非常重要,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构建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的具体认知、理解和认同。
  C.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电视直播,以虚拟影像与场景演员表演互动的方式,演绎中华文化之美,这一论据能用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
  D. 相较于他者视角的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优势,中国本土媒体的主动讲述已不再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方案的首要选择。
  3. 下列不属于“他者讲述”的典型案例的一项是(3分)(   )
  A. 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组织“中华礼仪”汉语角活动,当地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将学到的“见面礼仪”教授给自己的朋友。
  B. 2024 年“村BA”球王争霸赛甘肃 •肃北赛区活动在肃北党城村开幕,很多外地“网红”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这一赛事火遍全国,家喻户晓。
  C. 《 做客中国》节目,邀请三位外国主持人做客中国乡村,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共同感受中国乡村文化,用镜头发现点滴美好。
  D. 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讲述了中国文化故事,一度风靡全球。
  4. 两则材料都谈到讲好中国故事,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加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但已经快有十年没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中纺的纺织,对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