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9360字。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调研检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題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題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6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中华民族自古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古老的神话记载着古人对月亮可望不jí的神思与向往。近20年来,我国实施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人殚精竭虑,kè守着“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探月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
  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在苍茫的宇宙中完成绕月探测,中华民族开启了飞天揽月的步伐。此后,捷报频传,勇于追逐梦想的航天人一路高歌猛进。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2013年濒临岁末,嫦娥三号成功降落在月球,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中华民族千年的落月梦想由此变成现实;
  2019年新年伊始,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中国人的足迹;2020年12月,历经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后,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圆满回归,不言而yù,奏出了“绕、落、回”探月游弋的终章强音;2024年6月,在间不容发的航天器中,嫦娥六号的中国航天人经过环环相扣、步步为“赢”的探月旅程,荣耀归来,填补了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新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从单项突破到全面jià驭,中国探月在20年里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以探月梦托举中国梦生动诠释了梦想的力量。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捷报(jié) B. 濒临(bīn) C. 惊心动魄(pò) D. 间不容发(fā)
  2. 正确书写上文画横线词语中注音的汉字
  kè                    jià                         jí                        yù
  A.  守      B. 驭      C.可望不可               D.不言而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苍茫 B. 游弋 C. 殚精竭虑 D. 前赴后继
  4. 填入上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望月抒怀到着陆月球,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巡视到月背探秘,从创造中国纪录到实现世界首次
  B. 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巡视到月背探秘,从望月抒怀到着陆月球,从创造中国纪录到实现世界首次
  C. 从创造中国纪录到实现世界首次,从望月抒怀到着陆月球,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巡视到月背探秘
  D. 从创造中国纪录到实现世界首次,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勤察,从月面巡视到月背探秘,从望月抒怀到着陆月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间不容发:jiān bù róng fà,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严谨精密,不容有丝毫差误;比喻距离某种态势(多指灾祸)极近;情势异常危急。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5. 请根据语境提示默写。
  在文学社团组织的“古韵新章”创作活动中,我思绪万千,仿佛穿越千年。
  望着天边明月,我不禁低吟“(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水调歌头》),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祈愿,如月光般倾洒心间。遥想范仲淹登上岳阳楼,“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3)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那豁达的胸襟令人神往。孟子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时,我们应“(4)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欧阳修用“(5)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醉翁亭记》),告诉我们为官要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辛弃疾用“(7)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了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秋瑾用“(9)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满江红》),诉说自己不畏世俗眼光,以英雄自勉的豪迈气概。
  此次创作之旅,如与古人共品人生百态,这些古诗文,是岁月沉淀的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心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