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90字。
山西省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的影响。2500年前,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以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御、射、书、数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孔子之孙孔伋《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思维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在儒家崇尚务实精神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创造。
中国传统科技西传对世界近代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马克思在1863年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发明。”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1859)中大量引用了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到明末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关于遗传变异的记载。
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是传统科技优秀基因的古为今用。
中华文明是延绵不断的,是以哲理为指导的,是文理交融的,中国文化有包容性、创新性。近代科学建立起了庞大的分析型学科体系,对自然界的很多方面进行了精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近代科学重分析而轻综合,习惯于封闭系统研究而不善于开放系统研究。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说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的,研究协调和协合。现代新科学的发展,近些年物理和数学的研究,都更符合中国的科学思想。”
中国古代强调天时、地利、人和,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外取诸物,内省自身”,强调生物界的和谐和“各得其养以成”,这对当代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有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古代科学活动中,人们比较偏重积累工艺技术和经验。中国科学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总结归纳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科学著作基本上重记录轻分析。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自然现象特别是异常天象地态的观察记录。竺可桢关于世界气候波动和中国气候变迁的研究,席泽宗关于古新星记载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屠呦呦关于青蒿治疟疾和青蒿素提取的研究,都是发掘古文献的珍贵资料后,古为今用,开拓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国学不仅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科学优秀基因的现代价值,自然国学深邃的思想方法和精巧的科技器物如龙洗、编钟、透光镜、越王剑等引发了当今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当然,我们在充分估计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方法和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其作牵强附会的解释,或者片面夸大其影响。我们传承国学,包括传承传统科学文化,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摘自王渝生《国学与科学》,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医学的发生,最主要的目的是解除病痛。因此它的起源远在原始时代,当时虽没有高度的文明,但是人在和大自然搏斗时,为了求生存,自然产生了简易的医疗方法。随着文化的演进,人类也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集合许多的经验,通过语言、文字的传播而发展成医学。
中国医学的演进,先是从原始的医疗经验演变成上古的巫术治病,古籍上这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艺”作为儒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博学通才”的重要技能,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B.近代科学习惯在学科体系的封闭系统内研究,不重视跨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与中国古代看重整体性研究的学术思想不相符合。
C.竺可桢、屠呦呦分别在气象学、医学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就是深入研究了古代文献中记录的资料后开拓创新的结果。
D.中国传统科学的优秀基因,自然国学深邃的思想方法和精巧的科技器物,共同发力,推动了当今高新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殷商的甲骨文里只有“鑿”字而没有“醫”字可知,殷商以前没有专职医生,可见古人生病主要靠巫师来医治。
B.传统医学如果持开放态度,对前人医著能够大胆怀疑,那么就可以提出突破性的理论,使医学能有新的发展。
C.我国传统医学中,解剖学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宋慈著作《洗冤录》里的解剖记载只是孤例,形不成解剖学的发展生机。
D.我国悠久的传统医学累积了许多医疗经验,在很多医书中都有记载,如对其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研究,可以为未来医学助力。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举事例、作引用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古今中外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
B.材料二举出古代医书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根本的编写事例,阐明了传统医学“未能有新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C.材料一重点在于探讨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而材料二则把重点放在探讨传统医学的发展阶段上。
D.材料二中传统医学累积许多经验的事例,可以佐证材料一中古代科学“偏重积累工艺技术和经验”这一观点。
4.材料一指出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着重于“研究的整体性和协合性”。请从民生的角度,结合你了解到的当今科技生活,谈一谈“整体性和协合性”这种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影响。(4分)
5.请以“中国古代医学”为例,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小 满
鲍尔吉•原野
节气到了小满时分,荒野长满了青草。寂静的耕地长出一层比青草颜色更浅的禾苗。
夏天的河流挤满了大地的河床,这是茂密的青草和树叶。能插进脚的泥土上都长满了植物,再想生长的花草只好等待明年。春天走远了,初夏也走远了,小满揭开了盛夏的帷幕。植物的童年与青少年时期已经远去。蒙古栎树的叶子已长到最宽,柳树细长的叶子也长到最长。所有的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