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200字。
安徽省淮北市、淮南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歌,是语言的暴动,也是情感的炼金术,考验的是诗人的想象力、意境、思想深度和文字表达,承载着文明的集体记忆与个体觉醒———“玫瑰是红的,紫罗兰是蓝的,糖是甜的,你也是”,辛波丝卡的诗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喜悦,打通了私人化表达的空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的诗不仅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狄金森的诗句道尽欲望与存在的悖论……最优秀的诗歌能把个体瞬间的震颤,无论是爱、孤独、绝望、狂喜,都提炼成跨越时空的普遍经验,而目前的AI诗作,即便乍一看像模像样,但都只是规则下文字的游戏。
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集大成而是择优:是从0到1,而不是从1到N。随着AI不断的进化,我们也许会看到,大多数诗人都将败给AI,因为AI有比一般人强大得多的数据库和算力。但这两者,也永远无法涵盖有创造力的诗人包括艺术家的“下一个”作品。而所谓“下一个”作品,就是人类还没有写出来的“杰作”。只有等“下一个”作品出现之后,才会进入AI数据库和算力。换句话说,看似新颖的AI诗歌,本质只是语料的重新排列,永远无法追问“为何写诗”,其创作永远在人类设定的框架内,也无法主动打破规则。这就是AI可以打败大多数平庸,却无法打败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原因。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AI写诗,低于创造,2025年2月26日)
材料二:
随着大语言模型算法与算力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能力不断提升,生成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成熟。小冰已陆续出版了三本诗集,Botnik续写的《哈利•波特》被网友称为“读过的最好的作品”,小说家詹妮弗•莱普更是利用ChatGPT同时进行七部推理小说的写作。人工智能创作的文学作品被越来越多的读者阅读、接受和认可,其文学价值也逐渐得以显现。但需要认清的是,人机协同作为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基础,其文学价值也是由两者共同赋予的,应客观审视人与机器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分工与作用。
一方面,人类对人工智能文学的价值形成具有主导性的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I虽不能主动打破规则,但它有比常人更强大的数据库和算力,大多数平庸的诗人有可能会败给AI.
B.人类发出的指令决定AI生成作品的质量,而指令的质量取决于人类的情感倾向、创作意图和价值观。
C.人类的积极引导和AI对指令的差异化解读有时会生成“出人意料”的文学内容,使作品有创新价值。
D.由于AI在写作的时候存在诸多局限,因此建立由人类来指挥的导航性协同写作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所引辛波丝卡等人的诗句,有意境,有思想,具有“下一个”作品富于创造力的典型特征。
B.小冰和Botnik的创作成果表明,人工智能创作的文学作品日趋成熟,并不断地被读者接受和认可。
C.要想运用AI.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人类不能只是发出简单的指令,还应该进行多轮的人机“对话”。
D.在探索性写作视角中,人类通过与AI进行平等的对话来探索导航系统的限度,不再处于主导地位。
3.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三中“探索性写作”的一项是(3分)
A.以“烟火”为题,要求AI填写一首符合《定风波》词牌格式的词作。
B.在明代宗族社会背景下,与AI讨论《哈姆雷特》中的相关复仇情节。
C.为AI设定“雨夜车站告别”场景,让它创作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亲情小说。
D.让AI按照“分析材料确定论点一根据论点列出提纲”的步骤完成写作提示。
4.解释材料一画线句子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对于人类和AI的关系,有人说:“人类正以理性和自我更新驾驭AI。”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中“理性”和“自我更新”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云少年(节选)
刘星元
养蜂人的故乡长在腿上,他走到哪里,故乡就跟着他抵达哪里。只要能够到达的地方,养蜂人就不允许任何一朵花虚度春天,他们用货车载着自己的蜂箱和家当,绕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直至将自己放逐到繁花盛开的静谧之境。
养蜂人会尽可能地选择在毗邻水源的地方落足,他把几十甚至上百个蜂箱从货车上搬下来排列好,才去为自己搭建帐篷。蜂箱被一行行、一列列地排开,如地里的玉米苗般向阳而生。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