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644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其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壳着床,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现实逻辑的现代作品内在也借助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选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有删改)
  材料二:
  在文学理论批评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作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如实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的做法意义不大。
  C.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经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D.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须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的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种表达技巧,如夸张、想象等。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    )
  A.祥林嫂遭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C.诸葛亮足智多谋,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D.林冲被多次设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夜杀死仇人,上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晓风杨柳
  唐弢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脚也似乎有点异样,大概是湿气搔破了的缘故。那只黑狗站在院子尽头的篱笆边,目光随着渊明的脚步移动,摇着尾巴。它好像猜不透主人的心思,又似乎正在猜着。风吹动宅边的柳树,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
  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猛的——
  “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