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810字。
2025年4月高二期中联考
语 文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10页,23题,考试用时15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凶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 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 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 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 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 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 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 护 。 “慢速生活”理念,是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 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倡导慢食、慢走、 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 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 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 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 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
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 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 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 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 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 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 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 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 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 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 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 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 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食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 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共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 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 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速度美学在竞速时代备受青睐,源于它契合了社会快节奏发展需求,使个 体能在焦虑的环境中寻得瞬间的审美解脱,以新奇与时尚填补内心空缺。
B. 慢速美学并非简单地反对速度,而是以挖掘“当下性”为契机,重塑时 间经验关系,构建一种有别于速度美学的、更具深度的审美维度,以实 现对竞速时代的全面超越。
C. 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虚拟美学兴起后,人们不再执着于工业革命催生 的“速力”之美,但它所蕴含的力量与激情,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虚拟 美学的某些特质。
D. 古典时期的“静观”美学,因其所处时代“速度”的科技含量稀缺,故 而只能局限于对自然现象的审美感知,无法拓展至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 领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倘若在快节奏生活的浪潮中融入“慢速生活”理念,如在忙碌工作间隙 安排慢节奏的休闲阅读,便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心理时间与物理时 间,缓解紧张与焦虑。
B. 未来主义者对机械美的极力推崇,不仅是对竞速时代速度之美的热烈追 捧,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他们试图借助速度与机械的力量,打破传统审美 范式,构建全新美学秩序的愿景。
C. 信息技术革命使人们对速度习以为常,虽然传统“静观”美学的纯粹形 式或许难以存续,但其中蕴含的审美态度与精神,仍可能以某种变体形 式在当代审美中得以延续。
D. 材料一倡导的慢速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应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困境的 审美救赎策略,能从根本上扭转个体在高速发展社会中的被动局面,实 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10页)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一所倡导的“慢速审美”的一项是(3分)
A. 一位画家深入山林,与自然朝夕相伴数月,以细腻笔触描绘山林四季更 迭,其画作展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深度洞察与当下瞬间的精妙捕捉。
B. 某团队耗费数年复原一座古老的木质建筑,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在一榫 一卯间重现古人智慧,让参观者在细致观摩中感受历史的厚重。
C. 一款手机应用程序以简洁高效著称,能在极短时间内满足用户多样化信 息需求,用户可随时随地快速获取所需,提升生活与工作效率。
D. 一群戏曲爱好者定期组织传统戏曲研习活动,从唱腔到身段,从剧本研 读至舞台表演,皆精雕细琢,在反复揣摩与实践中领略戏曲魅力。
4. 两则材料都围绕“速度与审美”这一话题展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4分)
5. 当下,一些主打“沉浸式体验”的线下活动受到年轻人青睐。参与者需花费 较长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特定场景,如角色扮演的实景推理游戏、传统技艺 的制作体验等。请结合材料观点,分析这类活动受欢迎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菜园小记(节选)
吴伯箫
① 种花好,种菜更好兰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 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 半年粮。”
②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
③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那园里桃树杏树很多,还有海棠。每年春二三 月,粉红的桃杏花开罢,不久就开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