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370字。
高一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的条形码的“ 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 ”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
故宫古建筑的营建技艺,是我国古代工匠卓越智慧的结晶,并透射出和谐之美。以榫卯连 接(节点)为例,所谓榫卯,即两个相互连接的构件,其中一个构件端部做成榫头形式,插入另 一个构件预留的卵口中。故宫古建筑梁柱连接所用榫卯节点,其类型丰富,有燕尾榫、馒头榫、 箍头榫,等等。
榫卯节点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紫禁城整体的营建。我国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了木材易加工、 重量轻的特点,将这些木构件预先加工好,避免了对木材进行现场别、凿、刨等工序造成的杂 乱环境。而柱、梁枋在现场只需安装即可,有利于快速施工,而且榫头与卵口之间精确的尺寸 咬合也使得构件不易产生错位。
榫卯节点优秀的抗震性能是故宫古建筑木构件的重要结构特性之一 ,也是我国木结构古建 筑的智慧体现方式之一。从连接方式来讲,榫头与卯口的连接属于半刚接。所谓“ 半刚接 ” , 即节点不能像铰球一样随意转动(铰接) ,也不像固定的刚架一样完全无法转动(刚接) ,而是介 于铰球和刚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征为可转动可承受弯矩,但受到一定限制。这种连接 特征是非常有利于古建筑抗震的。因为这样一来,有限的转动能力有利于减小梁柱构架的晃动 幅度。
需要说明的是,地震作用下,榫头与卯口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有时不能正常复位,称为拔 榫。也就是说,榫头具有一定的长度,即使其在卯口中不能完全恢复到初始位置,但是因为其 本身有一定的长度,因而仍能搭接在卯口上,使得榫卯节点本身并没有受到很严重的破坏,在 震后稍加修复即可正常使用。
作为具有东方特色的古建筑营建方式,故宫古建筑榫头与卯口的运用,体现出和谐之美。 桦卵节点的形式丰富,根据结构不同部位的安装、受力需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榫卯节点,不仅 满足了建筑使用需求,其外观也体现了营造技艺之美。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结合或分离,楔入或 穿插,都在故宫古建筑的艺术中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和谐内涵。古代工匠利用独特的一凹一凸 连接方法,极为复杂的建筑结构外在表现得简约古朴,而其中却透露出工匠丰富的灵感和智慧。
(摘编自周乾《紫禁城古建筑梁柱的连接之美———榫卯》) 高一语文试卷第 1页`(共 8页)
材料二:
太和殿作为故宫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其重要建筑特色之一 ,就是屋顶上有形态各异的小 动物,它们可称为“ 瑞兽 ”。不光太和殿,故宫古建筑所有的屋顶,在垂脊部位,最前面都 有一个仙人骑凤的造型,后面则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各种瑞兽,其主要寓意是消灾驱邪,护佑 宫殿。故宫古建筑屋顶的瑞兽数量可为 1~9的奇数个,瑞兽数量越多,则建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榫卯节点有限的转动能力有利于减小梁柱构架的晃动幅度,防震效果良好。
B. 燕尾榫、馒头榫、箍头榫等榫卯节点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形态上的美感。 C. 太和殿屋顶上的瑞兽数量为双数,且有 10个,在故宫古建筑群中最为特殊。
D. 垂脊的位置存在一定坡度,且泥背厚度大,因此导致泥背上的瓦件容易下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木材重量较轻,只需预先加工再进行安装即可,这为故宫大量古建筑群的施工提供了有 利条件,提高了施工效率。
B. 榫卯节点的连接方式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同时允许一定的转动,这种特性使得它在结 构中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C. 受地震影响,部分古建筑的榫卯节点出现拔榫时,榫头从卯口脱离,但木构架本身仍保 持完好,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D. 周乾将故宫古建筑屋顶上的瑞兽装饰比作帽子,形象地说明了瑞兽装饰对屋脊钉子起到 的防锈蚀、防雨渗等保护作用。
高一语文试卷第 2页(共 8页)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中故宫古建筑“ 和谐之美 ”的一项是(3分) A. 在殿外采用红、黄为主的暖色,在殿内采取以青、绿为主的冷色。 B. 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笔直的中轴线南迄永定门,北至钟楼。
C. 虽然整个大木梁架以榫卯咬合,但有些部位还是必须要用钉子进行固定。
D. 斗拱整体造型优美,与上部倾斜的屋檐、下部垂直的柱子形成完美过渡。
4.太和殿重建施工时,梁九在太和殿屋顶上增加瑞兽“ 行什 ” ,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请根据材料二 简要说明。 (4分)
答:
5.学习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后,班级计划组织主题为“ 中国建筑的巧与美 ”的分享课。请以上述 材料为例,分别拟出发言要点。 (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有颜色的乡村早晨 宋红红
农村长大的我,总会对乡村的景象产生莫名的依赖。爱乡村的四季,爱乡村的每一天,爱乡村 每一天的颜色。
说起颜色,独独乡村的早晨在我的心里清晰起来,这个颜色让我的眼睛顿觉明亮,让我的心情 瞬间欢悦。它不是青蓝不是玫红,而是似清泉流过青苔的颜色,清亮透彻;似雨后彩虹挂在天空的 颜色,明媚清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