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60字。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出现的短视频,与当年的小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作品的篇幅和传播度,尤其是两者都拥有超级的流量域,但短视频迅猛程度超过了小小说。在大众视野中,短视频常常和一些词联系在一起,比如快餐化和碎片化。从网络用户层面来说,快餐化和碎片化不是新词,早在微信公众号兴起时碎片化阅读就已经被诟病。虽然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分子却没能提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碎片化阅读的问题。短视频具有如此大的用户群体,在短短几年内就在公共层面参与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背后的主要原因更多来自短视频的创作者。短视频的重点并不在于“视频”,而在于“短”。短视频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取流量,让更多人观看,关键的要素是“内容”生产,在几秒钟之间输出的内容要博人眼球,让用户在几乎来不及理性分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关键信息。
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短视频生产端的另一个特点是“生产权力”的下放。简易便捷的拍摄创作手法,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了成为“作者”的可能,所见所想所思所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呈现,从而完成与世界的沟通。因此,短视频的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
短视频的接受和生产一样,都不受地点的限制,用户同样可以在任意场景中选择打开视频平台来消费,公交车、地铁等场所都有短视频的“身影”。在这些公共空间中,短视频是消磨时间的利器,带来的用户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共空间的陌生感,这一方面增加了用户需求黏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周围”的消失。失去与空间建立的联系之后,个体的存在被无限地强化。
短视频还是一个高度融合和综合的信息超市。之前电影电视的各种类型比如纪录片、故事片、科教片、政论片等都在短视频领域得到巨大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几乎都兼具了社交属性与工具属性。人们通过短视频获得更多的资讯和知识,这是短视频的工具属性。短视频行业涌入了各种各样的行业分享者,相较于之前的网络平台,短视频把所有门类都涵盖进来,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熔炉,比如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古诗词赏析等内容在此之前不太可能在同一个平台出现。
而短视频受人诟病的地方是它带来的沉迷问题,海量的资讯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困于信息茧房之中。短视频的接受者们要离开信息茧房有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少医学研究证明,刷短视频成瘾与用户的一些心理状况息息相关。更容易掉入短视频时间陷阱的,往往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认可的人,于是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网络世界,这是一个共性的心理状态。要杜绝沉迷上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看个人意志力。另外,明确每天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到达这一目标之后再进入短视频世界,这样既可以减轻长时间刷短视频带来的负罪感,又可以借助海量短视频拓宽视野。虽然短视频传播的是不成体系的碎片化知识,但它提供了知识的丰富度,为个体打开一扇学习之门。个人完全可以凭借兴趣在互联网上学到更为广泛和专业的知识。
(摘编自王干《短视频兴起与流量域变迁》)
材料二:
短视频并非像有些人批评或暗示的那样,都是娱乐性的,甚至都是低俗的。事实上,“严肃”的部分大量存在,甚至可谓灵光四射。在短视频平台上,具有理论深度的讨论交流比比皆是。短视频本身是个工具,关键看怎么使用,谁在使用。它已经促成了一些带有同人[注]色彩的知识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短视频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特点,这使得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向受众提供关键信息并吸引其注意力。
B.短视频的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是短视频“生产权力”下放的结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
C.刷短视频可打破地点限制,在任意场景中进行,从而为用户带来消解公共空间陌生感、消磨时间等好处。
D.短视频涵盖所有门类,所提供的知识极其丰富,能够让用户凭兴趣学到更为广泛、专业和系统的知识。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B站”一些博主推送的短视频具有一定学术水平,拓展了大学课堂的边界,“B站大学”的戏称不无道理。
B.一些短视频呈现了救助他人的义举、表达了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说明短视频也有“严肃”的部分存在。
C.虽然短视频平台鼓励视频创作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作品,但其逐利目的会给作品打上商业烙印,降低其品质。
D.只有进行理性省察,才有可能走出自我认知的窠臼,进而消除正常生活中自我强化所含有的负向因素。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材料一为了论证短视频具有工具属性,列举了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等视频内容。
B.材料二举博主面向小众同道播送的例子,意在印证带有同人色彩的知识共同体的存在。
C.材料一将短视频与小小说、电影电视进行比较,突出了短视频在流量域、类型等方面的特点。
D.材料二中的“事实上”“更何况”“退一步说”等词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呈现了论述脉络。
4.对如何让短视频接受者离开信息茧房这一问题,两则材料各有什么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5.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短视频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还会不断出现。上述材料对我们看待新事物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
【解析】(1)A.因果失当。“使得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向受众提供关键信息,吸引其注意力”的并非“短视频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的特点”,而是“‘内容’生产”。
C.说法绝对。文中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共空间的陌生感”。
D.曲解文意。“系统”说法不当,由“碎片化知识摄入虽然不成体系”可知,短视频提供的知识并不系统。
故选:B。
(2)C.于文无据。“但其逐利目的会给作品打上商业烙印,降低其品质”有误。材料二只是说“商业当然以逐利为目的,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它们必须接受这样的逻辑前提:鼓励人们广泛参与,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并没有提及商业目的会降低作品品质,该项无中生有。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化作水相逢
沈念
岛在洞庭湖的什么位置,少年没有一点儿概念。不知过了多久,汽车“吱呀”一声停下,有人喊:“到了!各自换船,走吧!”
黑蓝色覆盖的夜空下,少年感觉风像野孩子似的东奔西跑,冷不丁露出尖尖的牙齿,重重地咬他脸蛋儿一口,或大摇大摆地撞个满怀。
父亲说,岛很大,四面环水,通往岛上的路是乘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