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640字。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高三三轮强化冲刺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写作的基础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目前,人工智能小说写作多是一种“AI续写”模式,即通过人机合作产生文本。一般而言,人们只需输入某些片段作为“引子”,AI就会根据给定的内容与风格,通过搜索数据库的海量数据和AI自身习得来续写相关故事。这种“AI续写”的文本大多具有非线性和无中心的特征,故事“光怪陆离”但又“自成逻辑”,有时情节也颇为有趣。
  (摘编自胡亚敏《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
  材料二:
  在AI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与AI各有优长,也各有限度。据此可以建立两种协同写作方式:“导航性写作”和“探索性写作”。
  所谓导航性写作,就是人类指挥,AI“码字”。人类通过与AI生成的文本互动,引导叙事方向。这是因为AI在“写作”时存在局限。在网络类型小说中,存在共识性的写作“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指向情节模式,它预设了故事的大致走向和范围。简言之,在网络文学中,导航系统即类型和设定。“爽文”就是一个典型的类型,作者无论怎么使用设定、构建情节,一般都不会超出“爽”的范围,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作者和读者都认同的、最基本的写作共识。“写作”网络类型文,AI需要事先学习特定类型的材料,才能掌握其叙事模式,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即使对网文类型有所了解,AI也不一定能像人类一样“融会贯通”,在不同类型文中灵活运用设定。此外,AI的计算能力有限,超出一定生成长度后,AI就会开始“忘记”最初的设定。由于生成文本时带有概率性因素,AI也容易篡改写作细节。因此,在AI承担原先最耗时的基础写作工作后,人类就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I人机协同创作的小说是非线性的,故事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但一般比较平庸。
  B. “导航系统”是对情节发展模式
  一种预设,AI在“写作”时可能会修改其中的细节。
  C. AI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接受人类的引导和提示,可以生成质量更高的叙事文本。
  D. 与人工智能不同,人类的文学创作是基于自身经验进行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与人类平等对话的情况下,通过有效设定,AI生成的叙事文本在创意上甚至可能与人类媲美。
  B. 探索性AI人机协同写作中,AI得以发挥视野广阔的优势,比导航性写作自主性、创造性更强。
  C. 材料三引用哲学家洪堡的话,旨在论证人类通过语言认识世界,以艺术作品赋予世界深层意义。
  D. 材料三“与此不同”中“此”指的是人类的歧义性语言令计算机难以“理解”,造成计算机逻辑混乱。
  3. 下列选项,最符合AI人机协同“探索性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
  A.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公布后,小刚利用某人工智能工具短短几秒内写就的一篇作文《在信息洪流中独立思考》被语文老师评为优秀作文。
  B. 在人工智能写作系统“九歌”中输入关键词,就得到了一首意境隽永的词:“倚阑干,凝望处,黄叶寒烟,总是斜阳暮,一片凉云飞不去。”
  C. 清华大学沈阳教授与AI平台先后对话66次,从生成的4万多字中复制了约6000字创作出科幻作品《机忆之地》,荣获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
  D. 2024年初,日本作家九段理江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的小说《东京都同僧塔》获日本文学界最高奖。据悉,该小说约5%的内容由AI协助完成。
  4. 材料二提到“
  AI人机协同写作中,人与AI各有优长,也各有限度”。那么,人们借助AI写作应当如何取长补短?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
  5.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新林认为,据《红楼梦》前八十回文字及脂砚斋批语可知,林黛玉应该是由于婚姻无人做主,相思成疾,最后在宝玉与宝钗大婚之前投水殉情的。在AI已经对《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小刚想以“潇湘月影芳魂逝,碧水寒塘玉魄归”为题,借助AI工具改写“黛玉之死”。请从以下几个维度,给AI以针对性的引导和提示。
  潇湘月影芳魂逝,碧水寒塘玉魄归
  情节设计 ________
  环境氛围 ________
  语言风格 ________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小题。
  色痴
  阿英
  高阳产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苏木染红,槐米染黄,鼠李染蓝,皂斗染黑,拼色套染,变幻无穷。但工序繁多——采集、过滤、煮染,毫厘之差,颜色便有异。主顾若是苛刻,就会有人说,去留祥佐村,找刘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